第266章(1 / 2)
7月26日中美英三国发表波兹坦宣言,要求日本无条件 投降。同时提出警告,若非如此,日本将遭恐怖的报复。但 日本正在活动请苏俄出面调停,并已决定派近卫公爵为赴俄 特使,向苏俄征询意见;因而对波兹坦宣言并无反应。
于是10天以后的8月6日,第一枚原子弹,投入日本本 土;所选定的目标是,日本都市中排名第6位的广岛。
对日本军阀来说,这是个有”辉煌”历史,可”引以为 傲”的地方。中日甲午之战,日本的大本营即设于广岛;明 治天皇亲临坐镇,以战国时代”大名”毛利辉元所筑的广岛 城为行宫;面临濑户内海的宇品港,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兵青岛,田中内阁为打击中国北伐统 一全国的大业而出兵济南的发兵站。海军有吴镇守府及海军 军官养成所的江田岛兵学校;陆军驻有第五师团,为常备陆 军中的精粹,好些侵华的要角,当过第五师团长:如板垣征 四郎参加台儿庄战役,即由广岛率领第五师团出发——为日 本军阀称之为”军都”的广岛,这个地名,充满着侵略的意 味;被选定为第一颗原子弹袭击的目标,具有极其深刻的惩 罚意义。
本土决战的第二总军司令部,亦设于广岛;在上午8时 15分,广岛市中心上空发生爆炸,一瞬间化全市为修罗地狱, 通讯网全部破坏,第二总军司令部只好由吴镇守府向东京提 出简单的报告,直到第二天8月7日,才有比较详细的报告。
于是东乡外相与铃木首相紧急磋商后,决定奏请昭和迅 速接受波兹坦宣言的要求;接着,接到来自关东军司令部及 库页岛的报告,苏俄已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对日宣战了。
从昭和到陆海军,都准备投降了,但陆军不愿接受”无 条件”的条件,陆相阿南惟几及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都认 为本土决战,尚可以一试。争议未定之际,8月9日第二颗原 子弹投落长期;全部人口27万之中,死伤了14。C
这时是8月9日上午11时半;3小时以后,铃木首相召 集阁议,经过8小时的反复讨论,仍未能就是否立即投降这 一点,达成结论。于是在晚上10时半休会后,铃木与东乡连 袂进宫,奏陈阁议经过;昭和决定召集御俞会议。
会议于午夜时分在宫内防空洞举行,出席人员除首相、外 相、陆相、海相及作为”大元帅”陆海军幕僚的陆军参谋总 长及海军军令部长以外,只有枢密院议长、内阁书记长官、陆 海军军务局长及内阁综合计划局局长,连昭和共计12人。
御前会议的形式,实际上是天皇高高在上,听取正反两 边的辩论;倘有结果,天皇但作嘉勉之词,如必须裁断,则 往往亦留有继续讨论的余地。这为投降而召集的第一次御前 会议,性质亦与以往无异,首先由内阁书记官长期水久常宣 读波兹坦宣言;并报告长达8小时的阁议的主题是:”在7月 26日中、美、英三国宣言中所举之条件中,在未包括有要求 变更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谅解下,日本政府接受之。”
这就是说中、美、英三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日本 希望在无条件中有一条件,即是仍旧维持日本天皇制度。但 提案的主旨虽是如此,阁议中却由于军部的意见,变成了4个 条件:第一、”皇室地位之绝对保持与安全”;这当然包括继 续维持天皇制度在内。
第二、”在外军队之自主的撤兵复员”,还是为了维持 “皇军”的体面;亦就是说,投降归投降,但并不被缴械。事 实上,这是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只是日本自己须考虑的 是,军部会不会在这个条件中,隐藏着”假投降”的阴谋?
第三、”战犯由日本政府处理”,这已是很棘手的问题;而 第四个条件:”保障占领之保留”,更变为复杂。所谓”保障 占领之保留”,系指占领日本,非全面的。
而且陆军另有一项意见,是继续维持满洲国。中日之战, 日本固然惨败;中国的胜利,得来亦是万般凄凉,争来争去 就是为了岳武穆的”还我河山”四字,如果”满洲国”可以 保留,那里还会有八年抗战?
这四个条件,是不是可以向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中、美、 英三国提出;以及提出以后会获得怎样的反应,便是这次御 前会议讨论的主题。陆军方面阿南与梅津对铃木颇为不满;海 军军令部长丰田副武大将,为了面子,亦表示胜负尚在未定。 但奉召出席的平沼琪一郎,本是铃木首相与木户内府商量好, 用来表达”客观意见”的;此时发言,认为基本上只有一个 条件,即是”天皇之国家统治权”。这个条件不能不争;其他 条件请外相努力交涉。言下之意,争得到最好,争不到亦就 算了。
由于平沼的发言,削弱了军部的立场,才得有两小时的 反复辩论;最后铃木站起来表示:“既然如此,只有奏请圣断。”
↑返回顶部↑
于是10天以后的8月6日,第一枚原子弹,投入日本本 土;所选定的目标是,日本都市中排名第6位的广岛。
对日本军阀来说,这是个有”辉煌”历史,可”引以为 傲”的地方。中日甲午之战,日本的大本营即设于广岛;明 治天皇亲临坐镇,以战国时代”大名”毛利辉元所筑的广岛 城为行宫;面临濑户内海的宇品港,是甲午战争、日俄战争, 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出兵青岛,田中内阁为打击中国北伐统 一全国的大业而出兵济南的发兵站。海军有吴镇守府及海军 军官养成所的江田岛兵学校;陆军驻有第五师团,为常备陆 军中的精粹,好些侵华的要角,当过第五师团长:如板垣征 四郎参加台儿庄战役,即由广岛率领第五师团出发——为日 本军阀称之为”军都”的广岛,这个地名,充满着侵略的意 味;被选定为第一颗原子弹袭击的目标,具有极其深刻的惩 罚意义。
本土决战的第二总军司令部,亦设于广岛;在上午8时 15分,广岛市中心上空发生爆炸,一瞬间化全市为修罗地狱, 通讯网全部破坏,第二总军司令部只好由吴镇守府向东京提 出简单的报告,直到第二天8月7日,才有比较详细的报告。
于是东乡外相与铃木首相紧急磋商后,决定奏请昭和迅 速接受波兹坦宣言的要求;接着,接到来自关东军司令部及 库页岛的报告,苏俄已作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对日宣战了。
从昭和到陆海军,都准备投降了,但陆军不愿接受”无 条件”的条件,陆相阿南惟几及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都认 为本土决战,尚可以一试。争议未定之际,8月9日第二颗原 子弹投落长期;全部人口27万之中,死伤了14。C
这时是8月9日上午11时半;3小时以后,铃木首相召 集阁议,经过8小时的反复讨论,仍未能就是否立即投降这 一点,达成结论。于是在晚上10时半休会后,铃木与东乡连 袂进宫,奏陈阁议经过;昭和决定召集御俞会议。
会议于午夜时分在宫内防空洞举行,出席人员除首相、外 相、陆相、海相及作为”大元帅”陆海军幕僚的陆军参谋总 长及海军军令部长以外,只有枢密院议长、内阁书记长官、陆 海军军务局长及内阁综合计划局局长,连昭和共计12人。
御前会议的形式,实际上是天皇高高在上,听取正反两 边的辩论;倘有结果,天皇但作嘉勉之词,如必须裁断,则 往往亦留有继续讨论的余地。这为投降而召集的第一次御前 会议,性质亦与以往无异,首先由内阁书记官长期水久常宣 读波兹坦宣言;并报告长达8小时的阁议的主题是:”在7月 26日中、美、英三国宣言中所举之条件中,在未包括有要求 变更天皇在国法上的地位谅解下,日本政府接受之。”
这就是说中、美、英三国要求日本无条件投降;但日本 希望在无条件中有一条件,即是仍旧维持日本天皇制度。但 提案的主旨虽是如此,阁议中却由于军部的意见,变成了4个 条件:第一、”皇室地位之绝对保持与安全”;这当然包括继 续维持天皇制度在内。
第二、”在外军队之自主的撤兵复员”,还是为了维持 “皇军”的体面;亦就是说,投降归投降,但并不被缴械。事 实上,这是技术问题,并不难解决,只是日本自己须考虑的 是,军部会不会在这个条件中,隐藏着”假投降”的阴谋?
第三、”战犯由日本政府处理”,这已是很棘手的问题;而 第四个条件:”保障占领之保留”,更变为复杂。所谓”保障 占领之保留”,系指占领日本,非全面的。
而且陆军另有一项意见,是继续维持满洲国。中日之战, 日本固然惨败;中国的胜利,得来亦是万般凄凉,争来争去 就是为了岳武穆的”还我河山”四字,如果”满洲国”可以 保留,那里还会有八年抗战?
这四个条件,是不是可以向要求其无条件投降的中、美、 英三国提出;以及提出以后会获得怎样的反应,便是这次御 前会议讨论的主题。陆军方面阿南与梅津对铃木颇为不满;海 军军令部长丰田副武大将,为了面子,亦表示胜负尚在未定。 但奉召出席的平沼琪一郎,本是铃木首相与木户内府商量好, 用来表达”客观意见”的;此时发言,认为基本上只有一个 条件,即是”天皇之国家统治权”。这个条件不能不争;其他 条件请外相努力交涉。言下之意,争得到最好,争不到亦就 算了。
由于平沼的发言,削弱了军部的立场,才得有两小时的 反复辩论;最后铃木站起来表示:“既然如此,只有奏请圣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