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1 / 2)
陈璧君心里雪亮,汪精卫要一个人来壮他的胆,这个人 若非顾孟余,就应该是陈公博。顾孟余的态度很坚决,早有 “割席”之势;而且陈璧君于汪系人物,唯一所畏惮的也只是 顾孟余,不敢自讨没趣。因此,集中全力在陈公博身上下工 夫。
到了香港,陈璧君去看陈公博,谈到组府问题,陈璧君 表示汪精卫并无成见,决定召集一次干部会议,以多数的意 见为意见。陈公博便从”党不可分,国必统一”的原则,谈 到汪精卫个人的利害,滔滔不绝地举出不应”组府”的理由。
陈璧君一直不作声;等他讲完,平静地说一句:”你自己 跟汪先生去说。”
陈公博默然。于是陈璧君展开”攻势”,极力相劝;说只 有陈公博对汪精卫是有说服力,而这分”说服力”只有在促 膝倾谈时,才能发挥。
陈公博考虑了好久,终于还是拒绝了。
于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一方面由汪精卫打了电报;一 方面由陈璧君再度作香港之行,向陈公博提出要求,如果他 真的不愿参加干部会议,希望他派一个代表。
这时在香港能够代表陈公博发言的亲信,只有一个何炳 贤。但是,何炳贤不愿淌浑水,一口拒绝。
禁不起函电交驰,只是动之以情,陈公博便又再一次去 挽请何炳贤作代表,仍然遭到峻拒。何炳贤的理由是:去也 是白去;因为如果能有几分之一的希望,劝得汪精卫悬崖勒 马,还值得去一趟,无奈汪精卫的至亲,如陈春圃等人,已 经在放空气,说汪精卫在离开重庆之前,有一封信留给蒋委 员长,中有”今后兄为其易,而弟为其难”的话;所谓”难 易”,汪精卫的解释是,在本位工作上坚持到底,大不了一死 殉国,这一点容易做到;将个人的一切抛开,明知岂不可为 而为之,这就比较难了。由此可知,汪精卫已经决定”组 府”了;召开”干部会议”,完全是表面文章。
此外有人为陈公博进一步指出,陈璧君只是利用陈公博。 因为目前在汪精卫身边得势的周佛海与梅思平,都不是汪精 卫的基本干部;梅思平分量不够,周佛海历史甚浅,他是西 安事变后,汪精卫由欧洲兼程返国时,奉蒋委员长之命到香 港迎接,因为谈得投机,才逐渐接近,过去并无渊源。既然 如此,这个”干部会议”所作成的决议,汪精卫是可听可不 听的;换句话说:”组府”不”组府”,完全是汪精卫个人的 事。
但如有”陈公博”之字牵涉在内,情形就不同了,即令 是代表,即令是反对”组府”,总还有一句话好说:”当时 ‘干部会议”,陈公博也派了代表参加的”。这个藉口可以使人 产生一种错觉:汪精卫的组府是陈公博他们都赞成的。
话虽如此,陈公博终于忍受不住情面的压力,苦劝何炳 贤为他去了却一笔”人情债”。又说:不去有”默认”之嫌; 去了,提出反对的理由,态度鲜明,是非自有公论。这个说 法很有力;何炳贤终于同意,充当以陈公博代表的身分,参 加了汪精卫的”干部会议”。
11落花落叶
回顾之二,汪精卫的一首词。
动身的前夕,陈公博在他的新欢穆小姐的香闺中,为何 炳贤饯行;陪客都是跟汪精卫接近,而态度与陈公博相同的 朋友。这顿饭倒也并非只是寻常送往迎来的酬酢,有的有意 见托何炳贤转达;有的有信件托带,所以席间的话题,不脱 汪精卫夫妇,以及眼前围绕在他们夫妇左右的人。 “汪先生’组府’的班子,说’汪家班’倒不如说’陈家 班’还来得贴切些,但就是’陈家班’亦不见得每一个人都 同意汪夫人的做法。像她的弟媳妇——。”
此人所谈的是陈璧君的弟妇,也就是陈春圃的妻子,本 来家住澳门;由于不愿跟陈春圃到上海,夫妇之间,大起勃 谿,最后竟至要闹离婚。
↑返回顶部↑
到了香港,陈璧君去看陈公博,谈到组府问题,陈璧君 表示汪精卫并无成见,决定召集一次干部会议,以多数的意 见为意见。陈公博便从”党不可分,国必统一”的原则,谈 到汪精卫个人的利害,滔滔不绝地举出不应”组府”的理由。
陈璧君一直不作声;等他讲完,平静地说一句:”你自己 跟汪先生去说。”
陈公博默然。于是陈璧君展开”攻势”,极力相劝;说只 有陈公博对汪精卫是有说服力,而这分”说服力”只有在促 膝倾谈时,才能发挥。
陈公博考虑了好久,终于还是拒绝了。
于是,不得已而求其次,一方面由汪精卫打了电报;一 方面由陈璧君再度作香港之行,向陈公博提出要求,如果他 真的不愿参加干部会议,希望他派一个代表。
这时在香港能够代表陈公博发言的亲信,只有一个何炳 贤。但是,何炳贤不愿淌浑水,一口拒绝。
禁不起函电交驰,只是动之以情,陈公博便又再一次去 挽请何炳贤作代表,仍然遭到峻拒。何炳贤的理由是:去也 是白去;因为如果能有几分之一的希望,劝得汪精卫悬崖勒 马,还值得去一趟,无奈汪精卫的至亲,如陈春圃等人,已 经在放空气,说汪精卫在离开重庆之前,有一封信留给蒋委 员长,中有”今后兄为其易,而弟为其难”的话;所谓”难 易”,汪精卫的解释是,在本位工作上坚持到底,大不了一死 殉国,这一点容易做到;将个人的一切抛开,明知岂不可为 而为之,这就比较难了。由此可知,汪精卫已经决定”组 府”了;召开”干部会议”,完全是表面文章。
此外有人为陈公博进一步指出,陈璧君只是利用陈公博。 因为目前在汪精卫身边得势的周佛海与梅思平,都不是汪精 卫的基本干部;梅思平分量不够,周佛海历史甚浅,他是西 安事变后,汪精卫由欧洲兼程返国时,奉蒋委员长之命到香 港迎接,因为谈得投机,才逐渐接近,过去并无渊源。既然 如此,这个”干部会议”所作成的决议,汪精卫是可听可不 听的;换句话说:”组府”不”组府”,完全是汪精卫个人的 事。
但如有”陈公博”之字牵涉在内,情形就不同了,即令 是代表,即令是反对”组府”,总还有一句话好说:”当时 ‘干部会议”,陈公博也派了代表参加的”。这个藉口可以使人 产生一种错觉:汪精卫的组府是陈公博他们都赞成的。
话虽如此,陈公博终于忍受不住情面的压力,苦劝何炳 贤为他去了却一笔”人情债”。又说:不去有”默认”之嫌; 去了,提出反对的理由,态度鲜明,是非自有公论。这个说 法很有力;何炳贤终于同意,充当以陈公博代表的身分,参 加了汪精卫的”干部会议”。
11落花落叶
回顾之二,汪精卫的一首词。
动身的前夕,陈公博在他的新欢穆小姐的香闺中,为何 炳贤饯行;陪客都是跟汪精卫接近,而态度与陈公博相同的 朋友。这顿饭倒也并非只是寻常送往迎来的酬酢,有的有意 见托何炳贤转达;有的有信件托带,所以席间的话题,不脱 汪精卫夫妇,以及眼前围绕在他们夫妇左右的人。 “汪先生’组府’的班子,说’汪家班’倒不如说’陈家 班’还来得贴切些,但就是’陈家班’亦不见得每一个人都 同意汪夫人的做法。像她的弟媳妇——。”
此人所谈的是陈璧君的弟妇,也就是陈春圃的妻子,本 来家住澳门;由于不愿跟陈春圃到上海,夫妇之间,大起勃 谿,最后竟至要闹离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