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1 / 2)
不过,这个方案的执行,却以闻兰亭年迈体衰,不能不 辞职,而交由后任唐寿民去执行。唐寿民与周佛海就闻兰亭 所策划的方案,几度密议,竟发展成为一个将计就计的反击 计划。
于是在交涉时,唐寿民表示,日本与汪政府已经是攻守 一致,祸福相共的盟国;日本不应视汪政府为战败国,两国 关系,应该用公平的原则去处理。
既然讲公平,应该先收购日商的纱布;因为日商手里的 纱布,多过华商好几倍。这样不但符合公平的原则,也让中 国人看看日商的纱布,已经够用;华商的纱布,应该留归中 国平民的日常需要。
这番道理驳不倒;而且日本军部原就在计划收购日商纱 布,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毫无分别,所以很爽快地同意了。
至于收购纱布的价格,应该按照市价,斟量打一个优待 的折扣。用何种通货来支付,请向”财政部”接头,”商统 会”毫无意见。
到得”财政部”去接头,周佛海表示,战时需要的是物 资,日本既与英、美宣战,断绝国际贸易;原本用来作为国 际市场上支付工具的黄金,已等于废物。废物利用,就是到 中国收购纱布。如果以”中储券”支付,将使通膨加速,汪 政府的财经崩溃,对日本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日本在沦陷 区收购纱布,以黄金支付是有利无害的做法。而且在收购以 前,就应该从日本将黄金运来,以实力建立了信用,收购纱 布才会顺利。
这一点日本当然不会轻易同意,但周佛海绝不松口,一 口咬定,用”中储券”支付,造成通货膨胀,后果严重。如 果日本不愿用黄金支付,汪政府不能支持这种自杀性的政策。
经过几个月严重到彼此拍桌相争、互相诟责的交涉,日 本军部终于屈服在理直气壮的坚持之下,一飞机一飞机将黄 金运到上海,由”中储行”代为保管。
至日商纱布收购完毕,华商方开始登记;然后按照数量 折算黄金价格、纱布送至指定仓库,立即发给领取黄金凭条, 满10两向”中储行”领取;不成条的零数,委托各银楼代为 发放——银楼平空做了一笔好生意,因为块金折成了首饰,那 时最通行的是金印戒指,白相人尤为爱好;无名指上一个可 当图章用的名字金戒,又厚又大,没有一两,也有八钱。
及至纱布开始入库,汪政府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纱布全 部由你们收购去了,中国百姓穿什么?日本军部瞠目不知所 对。于是汪政府提出计划,每人依照收购价,配给可做一件 长衫的布料,亦即是营造尺一丈三尺。日本军部无奈,唯有 同意。当然在配给时,人数以少报多;相对地日本收购的数 量又少了好些。 ”商统会”中,比纱布更重要的一个单位,是”米粮统制 委员会”,即由袁复登担任。在此以前,他应邀担任”保甲委 员会主任委员”时,提出的一个交换条件是,不许再有封锁 事件——这是上海租界为日军侵入后,老百姓最感痛苦的一 件事;日军可以突然之间封锁某一地区,只用绳子拦一拦,便 有一大平地区断绝交通;这种”画地为牢”的暴政,使得正 好经过那里的行人,欲归不得,欲哭无泪,而终于由袁复登 的坚持而不再受此痛苦了。
根据既有的经验,袁复登在出任”米统会”主委时,也 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即是必须按期配给民食,称为”户口 米”。这个条件必须日本军方承诺才算数,因为自古艳称的东 南膏腴之地的粮区,已为日军所控制。
日本军部搜括沦陷区的物资,由特组的”兴亚院”负责。 兴亚院下设两部,第一部为政治;第二部为经济,并在北平、 青岛、上海、汉口、厦门、广州分设6个联络部,亦即6个 搜括中心,陆海军划分势力范围,厦门、青岛归海军;北平、 汉口、广州归陆军……上海则陆海各半。于是,日本财阀所 经营的三井、三菱等大公司,便各自寻找在陆海军方面的关 系,获得特许,组织某一类独占性的征购公司,在为军部压 榨中国百姓的同时,大发军财。
“商统会”的基本任务,便是对抗日本军方的搜括;所以 袁复登所提出的条件,必须日本军方作出答复。因为沿太湖 的苏松产米区域,已为日军划为”军米区”;如果要保证民食 供应不缺,必须从”军米区”让出部分地区。经过多次交涉, 日本军部让步。在松江、青浦等地,”放弃”了部分地区,容 许汪政府去收购食米。
“民以食为天”,汪政府为此成了各省市的”粮食管理 局”,与”米统会”协调解决整个民食问题。关于米粮的采购, 招商承办这部分的业务,袁复登有很大的发言权,所以耿绩 之找到袁复登,很顺利地取得了松江、青浦、太仓三个县中 “军米区”以外的米粮采购权。
当然,耿绩之自己是不会下手去做的;而且就想亲自下 手亦不可能,因为他另有更重要的任务。首先是周佛海找他 去谈一次话,有所委托。
↑返回顶部↑
于是在交涉时,唐寿民表示,日本与汪政府已经是攻守 一致,祸福相共的盟国;日本不应视汪政府为战败国,两国 关系,应该用公平的原则去处理。
既然讲公平,应该先收购日商的纱布;因为日商手里的 纱布,多过华商好几倍。这样不但符合公平的原则,也让中 国人看看日商的纱布,已经够用;华商的纱布,应该留归中 国平民的日常需要。
这番道理驳不倒;而且日本军部原就在计划收购日商纱 布,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毫无分别,所以很爽快地同意了。
至于收购纱布的价格,应该按照市价,斟量打一个优待 的折扣。用何种通货来支付,请向”财政部”接头,”商统 会”毫无意见。
到得”财政部”去接头,周佛海表示,战时需要的是物 资,日本既与英、美宣战,断绝国际贸易;原本用来作为国 际市场上支付工具的黄金,已等于废物。废物利用,就是到 中国收购纱布。如果以”中储券”支付,将使通膨加速,汪 政府的财经崩溃,对日本一点好处都没有。所以日本在沦陷 区收购纱布,以黄金支付是有利无害的做法。而且在收购以 前,就应该从日本将黄金运来,以实力建立了信用,收购纱 布才会顺利。
这一点日本当然不会轻易同意,但周佛海绝不松口,一 口咬定,用”中储券”支付,造成通货膨胀,后果严重。如 果日本不愿用黄金支付,汪政府不能支持这种自杀性的政策。
经过几个月严重到彼此拍桌相争、互相诟责的交涉,日 本军部终于屈服在理直气壮的坚持之下,一飞机一飞机将黄 金运到上海,由”中储行”代为保管。
至日商纱布收购完毕,华商方开始登记;然后按照数量 折算黄金价格、纱布送至指定仓库,立即发给领取黄金凭条, 满10两向”中储行”领取;不成条的零数,委托各银楼代为 发放——银楼平空做了一笔好生意,因为块金折成了首饰,那 时最通行的是金印戒指,白相人尤为爱好;无名指上一个可 当图章用的名字金戒,又厚又大,没有一两,也有八钱。
及至纱布开始入库,汪政府提出一个问题:如果纱布全 部由你们收购去了,中国百姓穿什么?日本军部瞠目不知所 对。于是汪政府提出计划,每人依照收购价,配给可做一件 长衫的布料,亦即是营造尺一丈三尺。日本军部无奈,唯有 同意。当然在配给时,人数以少报多;相对地日本收购的数 量又少了好些。 ”商统会”中,比纱布更重要的一个单位,是”米粮统制 委员会”,即由袁复登担任。在此以前,他应邀担任”保甲委 员会主任委员”时,提出的一个交换条件是,不许再有封锁 事件——这是上海租界为日军侵入后,老百姓最感痛苦的一 件事;日军可以突然之间封锁某一地区,只用绳子拦一拦,便 有一大平地区断绝交通;这种”画地为牢”的暴政,使得正 好经过那里的行人,欲归不得,欲哭无泪,而终于由袁复登 的坚持而不再受此痛苦了。
根据既有的经验,袁复登在出任”米统会”主委时,也 提出了一个交换条件,即是必须按期配给民食,称为”户口 米”。这个条件必须日本军方承诺才算数,因为自古艳称的东 南膏腴之地的粮区,已为日军所控制。
日本军部搜括沦陷区的物资,由特组的”兴亚院”负责。 兴亚院下设两部,第一部为政治;第二部为经济,并在北平、 青岛、上海、汉口、厦门、广州分设6个联络部,亦即6个 搜括中心,陆海军划分势力范围,厦门、青岛归海军;北平、 汉口、广州归陆军……上海则陆海各半。于是,日本财阀所 经营的三井、三菱等大公司,便各自寻找在陆海军方面的关 系,获得特许,组织某一类独占性的征购公司,在为军部压 榨中国百姓的同时,大发军财。
“商统会”的基本任务,便是对抗日本军方的搜括;所以 袁复登所提出的条件,必须日本军方作出答复。因为沿太湖 的苏松产米区域,已为日军划为”军米区”;如果要保证民食 供应不缺,必须从”军米区”让出部分地区。经过多次交涉, 日本军部让步。在松江、青浦等地,”放弃”了部分地区,容 许汪政府去收购食米。
“民以食为天”,汪政府为此成了各省市的”粮食管理 局”,与”米统会”协调解决整个民食问题。关于米粮的采购, 招商承办这部分的业务,袁复登有很大的发言权,所以耿绩 之找到袁复登,很顺利地取得了松江、青浦、太仓三个县中 “军米区”以外的米粮采购权。
当然,耿绩之自己是不会下手去做的;而且就想亲自下 手亦不可能,因为他另有更重要的任务。首先是周佛海找他 去谈一次话,有所委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