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话说到此,无辞以对;那就只有一个结论;耿绩之不是 在法租界吃不开;是在陈公博、周佛海面前吃不开。这一来, 最直接的影响是,耿绩之在经济调度上,大感困难:新债借 不动,旧债又来逼,双重夹攻,很难招架了。

  于是耿绩之不能不另外”动脑筋”。这当然动做生意的脑 筋;而以他的个性,生意不做则已,做就要做大生意。便有 他的一个帮闲朋友替他出了个主意。

  此人叫白乾靖,有两个外号都是由他的名字上谐音而来 的。他能言善道,足智多谋,但奇懒无比,坐而言不肯起而 行,因此为人唤做”不前进”。

  还有个外号就更不高明了,做事拖泥带水不干脆;银钱 出入,更是不清不楚,所以又叫”不干净”。他跟耿绩之说: 民以食为天,当今凡与民生有关的,都是大生意;’私盐越禁 越好卖’,所以凡是统制的东西,最容易赚钱。耿先生,你跟 ‘三老’都是老朋友;找袁复老在’米粮统制’上动个脑筋, 比什么都好!”

  耿绩之觉得他的话很有道理,决定去找”袁复老”—— 小报上称之为”上海三老”之一的袁复登。

  5春申三老

  闻兰亭、袁复登、林康侯的故事。

  上海的闻人,最有名的自是数”三大亨”;商界则公认 “阿德哥”虞洽卿为继朱葆山以后的领袖;其次是”多子大 王”王晓籁。这些人走的走,死的死;而上海社会不能没有 闻人,犹如内地不能没有绅士一样。于是”三老”应运而生。

  这”三老”的事业不大;家境不裕,但多年来以热心正 直,赢得亲友及同业的尊敬。此时自然而然地扩大了影响,因 友结友,辗转邀请,先是社团都要他挂个名义;继而公司银 行请他当名义上的董事长,至于排解纠纷、发起公益,以及 喜事证婚、丧事点主,不仅无日无之,而且日必数起。有人 说笑话:”当袁复登的汽车司机,是要出顶费的。”因为每处 饭局,司机都可以领饭钱;三老的司机,饭钱格外从丰。一 天十来个饭局,收入着实可观。

  三老之首叫闻兰亭,他是常州人;早年从家乡到上海来 学生意,进的是纱布这一行。到民国初年,已经崭露头角。民 国10年前后上海盛行交易所,各式各样的名堂,如雨后春笋, 成长极快;其中以”阿德哥”主持的”华商证券物品交易 所”为最具规模;闻兰亭就是那里的常务理事。同时,他自 己主持一家”华商纱布交易所”——交易所的投机风气很盛; 那时革命事业,正值低潮,为了筹措经费,陈果夫、孙鹤皋 都在证券物品交易所领照当过经纪人;为革命而从商,所得 自虞洽卿帮助很大,而闻兰亭间接也是有贡献的。

  第二老便是袁复登,他是宁波一所教会学校的学生;毕 业时恰好上海圣约翰大学开办,顺理成章地升了学,成为圣 约翰的第一届毕业生。

  袁复登生得一貌堂堂,性情谦和厚道,所以人缘极好;加 以一口纯正的英语,在当时商场中,无人可及,因此,他不 但所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宁绍保险公司,牌子极其响亮;而 且商而优则仕,先后被选任为公共租界的华董,以及作为上 海租界中民意机关的纳税华人会的理事。一生乐育英才;”学 生子”很多,遍布于各行各业,在三老中的交游最广。

  再有一老就是太平洋战争爆发,在香港为日军所俘的林 康侯。当时侨寓香港的名人,在过了约莫5个月的高级俘虏 生活以后,除了极少数的两三个人,如段祺端的要角曾云霈, 以”万金油”起家的胡文虎等,以特殊渊源,获得释放以外, 其余的都用专机送到上海,有的韬光养晦,如梅兰芳蓄须明 志;有的虚与委蛇,如颜惠庆,叶恭绰,都担任过一个半官 方的名义,但从不管事;有的被迫下海如银行家周作民、唐 寿民之不能不出任财经要职;有的是愿入地狱如张一鹏、李 思浩;当然也有的是自以为因祸得福,如郑洪生出任京沪、沪 杭名义上的管理机构,”华中铁道公司”总裁。至于像林康侯, 却以来自社会的压力,不容他不抛头露面。

  他是上海本地人,前清进过学,做过南洋公学的小学校 长,也加入《上海时报》当过主笔。民国2年转入实业界,是 新华储蓄银行的创办人之一。由于他的书生的底子,自民国 17年以后,一直担任上海银行公会秘书长;这个职位使得他 在财金界,无人不识。在三老中,只有他跟杜月笙的关系最 深。

  平时汪政府为了抵制日本军部的经济独占政策,决定用 社会的关系成立一个”全国商业统制委员会”;闻兰亭的身分、 地位、年龄以及他的方正廉洁膺选为主任委员。为了保全物 资、为老百姓争取较好的生活条件,他以70开外的高龄,毅 然不辞;不过提出一个要求,必须有两个人帮他的忙,其中 之一就是林康侯。几度登门劝驾,也有不少商界的朋友来游 说,他终于担任了”商统会”的秘书长一职。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