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何晏这个人虽然残忍,虽然聪明,但是最后赔上了自己的仕途。除掉了曹爽,司马懿的前途一片光明,但在他完全胜利之后,他的生命也走向了尽头!

  请看下一讲:世宗身后

  5.世宗身后

  更新时间2016-4-21 18:08:41 字数:2043

  (因为晋朝的主体部分主要是由司马炎开创的,所以对于他的祖父司马懿、伯父司马师、父亲司马昭,我们只作简单的介绍,今天要讲的内容跨度比较大,从249年开始一直跨到255年,中间六年发生的事件很少很少,除了吴国死了一位皇帝,魏国废了一位皇帝以外,无大事发生)

  当高平陵事件发生之后,司马懿掌握了权力的中枢,但是朝廷里面还是有一些反对党在反对司马懿。可是这些反对党产生的并不是时候。一个国家只有存在三十八年之后,才有可能被推翻,司马懿掌权还不到三十年,这么急着推翻他,这个帮派简直活腻歪了。

  而且说起这个帮派,为首的人确实和司马懿的资历不相上下。为首者王凌,年龄比司马懿大了七岁,而王凌也想了一个昏招,那就是废掉曹芳,改立曹彪为皇帝。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曹芳相当于曹操的曾孙,是曹操的孙子曹睿的养子。曹彪就不同的,曹彪是曹操的儿子,血脉很近。

  而且王凌立曹彪为皇帝是考虑到当时曹彪五十五岁了,又高又有才华。所以他就先找到令狐愚,然后间接找到了曹彪,但是曹彪没有作明确表态,他也知道此事关系重大。再则,王凌的儿子王广有才干,当他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明确表示反对。

  王广知道这件事情不可为,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1.司马懿虽然年已七旬,但是耳不聋眼不花,所以想篡夺司马懿的权力,那肯定是不可能的事情。

  2.司马懿诛杀曹爽的行动为自己赢得了民心,所以曹爽的失败就是败在伤民心,所以这个时候按兵不动为好。

  3.司马懿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手中握有相对力量的士兵,朝中支持者的人数又不在王凌之下,所以不好捉拿。

  所以这个儿子向王凌提出了“废立大事,勿为祸先。”的保守准则,这项准则在当时可以成为锦囊妙计,但是王凌就是不接受。

  偏偏也是凑巧,正当王凌准备行动的时候,令狐愚突然死了。接替令狐愚的是一个叫黄华的官员,王凌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把自己的计划全部都告诉了这位“亲信”,黄花由于自保心理,将计划告诉了司马懿。

  王凌当时在寿春,所以干脆投降了。就这样司马懿觉得自己的敌人都已经肃清,就想把王凌押回洛阳再定罪,王凌在路上知道自己免不了一死,所以自杀了。但是王凌虽然死了,留给司马懿的后遗症,却是大大的。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