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1 / 2)
虽说西征高昌乃是国之大计,但是要让这些地方官府和朝廷衙门支持协调也不是一件容易事。很多战事不顺利,差事办不好往往就与其他衙门不配合或者拖延有关系,这种事情自古有之,即便是皇帝也无可奈何。
十万火急,有上层督办的事情还倒罢了,其他的只能自求多福了。侯君集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太子的支持,陇右河西之地都不支持,自己率领的五千大军不要说到高昌作战了,恐怕会直接饿死在沙漠之中。
所以得感谢太子的支持,如果论功的话,高昌灭国之功有一半应该属于太子李承乾。可惜这件功劳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论功行赏的机会。
至于自己能从大理寺及早出来,据说也与太子殿下的帮忙,东宫从属的不少官员上疏。太子从中斡旋许久,才让自己平安无事走出大理寺,这样的结果已经是东宫目前最大的能耐了。
太子为什么要帮助自己,侯君集心里清楚,早在当年身在陈州之时,太子便让女婿贺兰楚石前来拉隆过自己。但当时的侯君集只忠于李二陛下,根本没想着结交皇子,所以拒绝了。
没想到多年以后,太子殿下仍旧惦记着自己,哪怕自己获罪,哪怕自己已经丢了兵权,没了足够的利用价值。
太子李承乾却没有计较这些,仍旧费尽心思将自己从大理寺中救出来,这似乎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不管李承乾的本意是怎样的,侯君集却觉得足够感动。
当李世民毫不顾忌地抛弃他的时候,还有人在乎自己,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多了。所以李承乾的这等举动对侯君集而言宛如寒冬腊月的一品炭火,知遇之恩啊!
如此恩主,岂能不效力以报之?
前些天东宫接连出事岌岌可危之时。侯君集别提多着急了,太子如此仁厚可比技巧的魏王之流强多了。
可惜当时他的帮不上什么忙,赋闲在家,无权无势,甚至不能帮太子说上一句有份量的话,当时也不便出面说什么。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太子殿下顺利度过危机,东宫暂时稳定。可惜华阴那件事一发生后,情形再次变得有些危及。
当贺兰楚石带来了李承乾的邀约时,侯君集没有任何的犹豫,悄然进了东宫。与此同时、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杜荷、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等人也纷纷前往……
华阴袭杀之后,刑部尚书刘德威再次踏上返回长安之路。
这一次来了帮手,大理寺卿孙伏伽率领了禁卫军前来护卫,并且前来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追捕凶手。
↑返回顶部↑
十万火急,有上层督办的事情还倒罢了,其他的只能自求多福了。侯君集无法想象,如果没有太子的支持,陇右河西之地都不支持,自己率领的五千大军不要说到高昌作战了,恐怕会直接饿死在沙漠之中。
所以得感谢太子的支持,如果论功的话,高昌灭国之功有一半应该属于太子李承乾。可惜这件功劳已经不复存在,所以也就没有论功行赏的机会。
至于自己能从大理寺及早出来,据说也与太子殿下的帮忙,东宫从属的不少官员上疏。太子从中斡旋许久,才让自己平安无事走出大理寺,这样的结果已经是东宫目前最大的能耐了。
太子为什么要帮助自己,侯君集心里清楚,早在当年身在陈州之时,太子便让女婿贺兰楚石前来拉隆过自己。但当时的侯君集只忠于李二陛下,根本没想着结交皇子,所以拒绝了。
没想到多年以后,太子殿下仍旧惦记着自己,哪怕自己获罪,哪怕自己已经丢了兵权,没了足够的利用价值。
太子李承乾却没有计较这些,仍旧费尽心思将自己从大理寺中救出来,这似乎已经足够说明问题。不管李承乾的本意是怎样的,侯君集却觉得足够感动。
当李世民毫不顾忌地抛弃他的时候,还有人在乎自己,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有意义多了。所以李承乾的这等举动对侯君集而言宛如寒冬腊月的一品炭火,知遇之恩啊!
如此恩主,岂能不效力以报之?
前些天东宫接连出事岌岌可危之时。侯君集别提多着急了,太子如此仁厚可比技巧的魏王之流强多了。
可惜当时他的帮不上什么忙,赋闲在家,无权无势,甚至不能帮太子说上一句有份量的话,当时也不便出面说什么。
好在最后有惊无险。太子殿下顺利度过危机,东宫暂时稳定。可惜华阴那件事一发生后,情形再次变得有些危及。
当贺兰楚石带来了李承乾的邀约时,侯君集没有任何的犹豫,悄然进了东宫。与此同时、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驸马杜荷、左屯卫中郎将李安俨等人也纷纷前往……
华阴袭杀之后,刑部尚书刘德威再次踏上返回长安之路。
这一次来了帮手,大理寺卿孙伏伽率领了禁卫军前来护卫,并且前来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并且追捕凶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