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4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如果是以往。大理寺过问刑部的案件,组我诶刑部尚书,刘德威是不会大理寺卿孙伏伽面子的。但是这一遭不同,刘德威只想尽快将这个烫手山芋扔出去,什么皇帝的信任,大理寺和刑部的高下之分在在这一刻全无意义。

  作为大唐的第一位状元,孙伏伽深得李二陛下的信任,但凡有重大的案件都交给他来处理。这里的齐王李佑谋反案也不例外。本来是李佑和阴弘智被押送回到长安之后他再接手的。

  但谁也没料到在途中便出了一件这样的事情,形势全然不同。所以孙伏伽也就提前一步接手,调查也就从华阴开始。

  调查内容很广泛,当晚所有参与护卫的兵丁,甚至包括刘德威本人都在询问的范围内,小村里的村民也都在调查范围内。孙伏伽是个很细致的人,任何的细节他都不会放过。尤其是涉及这等惊天大案的时候。

  村民声称当晚只是见到黑衣人进入村庄,且都手持利刃,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十分凶残。

  小老百姓遇到此等场面有这样的反应一点也不奇怪。至于那些说辞显然有被夸大的成分,可信度不高。孙伏伽真正怀疑的是村民之中有人与刺客有勾结,但详细调查之后,发现这些人祖上三代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户,且近期没有人外出远行,也没有陌生人来过这里。

  再者,刘德威当时的行程也很随即,是无法提前预料的。若非中途遇到耽误,进入华阴城的话,也没有这回事。

  所以村民应该都是无辜的,刺客应该是跟着刘德威一行,选择在途中动手的。至于凶手是谁,虽然长安城里已经有太多的猜测,有的甚至言之凿凿。

  但作为一个严谨的查案之人,孙伏伽对此不为所动,他不会做任何虚无的假设,他只相信自己的眼睛以及调查到了证据。

  至于守卫的兵丁,纷纷称那晚的战况很激烈,刺客凶残,目标明确,主要是针对李佑和阴弘智,且手段极为残忍。

  幸得他们奋勇抵抗,才没有让刺客得逞,保住了李佑和阴弘智的性命。

  兵丁们为了表现一下自己拼杀勇猛,护卫有功,难免会将情况说的很危机。对此孙伏伽并不介意,实质上从现场的情形来看,纵然稍有夸张,但基本事实**不离十,当时的情形确实比较危机。

  至于兵丁们的勇猛程度,他也不会怀疑,保护刑部尚书和一位皇子钦犯,必须是要效死命的。训练有素的将士们心里清楚,如果要保护的人有个三长两短,等待他们的会是什么。

  可真是因为他们的勇猛挡住,并赶走了刺客?

  既然刺客是尾随在他们身后,突然动手,而在此之前刘德威没有丝毫的察觉,在遭遇突袭的情况,训练有素的刺客竟然没得手?突袭变成了阵地战,最终失败而归,这样的情形多少有些反常。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