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6章(1 / 1)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可是……”高炽心中一惊,急欲再劝,永乐已又拿起奏本,冷笑一声道:“此次暴乱,绝非官逼民反这么简单!据奏本所言,这些贼寇,多为白莲教众!此等逆贼,岂是区区减免赋役便可安抚的?”

  “白莲教!”高炽等人一听之下,脸色均是一变。

  白莲教是宋元时兴起的一种秘密宗教。其教徒崇奉无生老母,宣扬无生老母乃上天无生无灭的古佛,将度化尘世子民返归天界,免遭劫难。经过数百年的发展,白莲教在民间广为人知,教徒遍布中原。到元朝末年,朝廷无道,白莲教遂与当时流行于中土的一种西域宗教——明教相结合,以教主韩山童为首,在华夏大地上掀起了汹涌澎湃的反元浪潮。韩山童死后,其子韩林儿继承其位,自立为大宋皇帝,建元龙凤,成为天下反元义军名义上的领袖。明太祖朱元璋举义之初,便归在白莲教的红巾军旗下,从这一层上说,大明王朝与白莲教其实有着极大的渊源。

  不过朱元璋虽与白莲教关联甚深,但他却深知其教义荒谬不经,极尽煽动蛊惑之能事,尤其是其政教一体的做法,绝非治世正道。而在羽翼丰满后,为了自己立国称帝,朱元璋又暗杀了作为白莲教宗主的龙凤皇帝韩林儿,从此与白莲教仇深似海。故明朝开国后,朱元璋立即将白莲教定为“左道邪术”,在《大明律》中明确取缔。在朝廷的严厉打压下,白莲教一度势力大衰。不过白莲教在民间势力盘根错节,即便以朝廷之力,仍不能将其斩草除根。尤其这山东、江淮,正是元末白莲教举义的核心之地,当地信奉“真空家乡,无生老母”八字真言的仍大有人在。既然此次暴乱乃白莲教策动,那就绝非是贫苦农民讨条活路那么简单,这些贼寇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推翻朱明王朝!这当然是朝廷绝不能容忍的!

  高炽躬身上前,将奏本接过,仔细阅读一遍,里间果然详细言道此次暴乱乃白莲教策动,大小头领亦都是白莲教徒。看完这些,高炽顿时不说话了。紧接着,方宾、杨荣依次看过,亦都不再言语,最后奏本传到瞻基手中,他细细浏览之下,忽然一行字映入眼帘:“……据查,乱匪之首为蒲台县民林三之妻唐赛儿。”

  “唐赛儿!”瞻基心中一凛,脑海里顿时浮现出九年前那个灵秀少女的倩影。他赶紧往下看,见奏本里继续写道:“此女年约二十四五,好佛诵经,自称佛母,诡言能知前后事,乡民受其蛊惑者甚众……”

  瞻基的心怦怦直跳:当年遇见唐赛儿时,她正年方二八,现在九年过去,算年纪正好二十五岁!而且奏本中提到她好佛诵经,瞻基回忆起来,以前两人待在一起时,那个赛儿也时常念佛!而且瞻基还清晰地记得,赛儿对朝廷一直颇有微词。这几条因素合在一起,瞻基愈发觉得这奏本中的白莲教妖女,极有可能就是那个使自己情愫初萌的少女唐赛儿!

  “所以……”瞻基正狐疑间,永乐又说话了,“对此等叛乱,唯有全力弹压。尤其是为首者,必须处以极刑!”

  “啊!”瞻基心中一声惊呼,脸色立刻变得煞白。这时,高炽又小心道:“对白莲教匪,自是除恶务尽。但乱贼中亦有不少受裹挟,或是穷极无奈才趋附白莲教的乡民,他们作乱,其实并非出自本意,朝廷是否应当作以区分,给此辈留条生路,毕竟他们也是大明子民!”

  “恩!”永乐点了点头,道,“尔这话有理。但而今之势,教匪、愚民已混杂一起。谁是匪,谁是民,又如何分得清楚?”

  “这个好办!”高炽赶紧拿出自己的办法,“只要父皇立即下旨,蠲除山东今明两年赋役,那些不得已附匪的良民闻之,多半会作鸟兽散,回家务农,只剩下冥顽不化的白莲教匪。届时朝廷举兵进剿,便再无顾虑。而且此举还可大削贼寇之势,对平叛大有裨益!”

  “免今明两年赋役?”永乐埋头思忖,随即露出几分难色。半晌,他摇摇头道:“这太过了些!而且乡民一作乱,朝廷就立免赋役,此例一开,其他地方的百姓必将蜂起效仿!那天下岂不是永无宁日?断不可如此纵容!”想了想,永乐又道,“最多可以将后年和大后年的山东赋役减半,以此告谕乱贼,若其果是良民,那自当就此散去;若仍不从,那便是乱贼,到时候天兵一到,玉石俱焚!”

  高炽大失所望。现在乱贼已经成了气候,朝廷要想招抚,就必须拿出能立刻兑现的好处!而永乐这所谓的减免,说白了全是空头许诺。乱民们得不到实实在在的甜头,又岂会相信顺从?想到这里,高炽暗自埋怨:父皇是不是老糊涂了,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想不明白?

  高炽尚在不解,一旁的杨荣却已经明白了永乐的心思——山东的赋税几乎全部用在营建北京城上头,摊派的徭役也有一多半都与北京工程有关。皇上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北京宫室早日建成,以便明年迁都。这节骨眼上免掉山东赋役,那对于营建北京来说无异于釜底抽薪。念及于此,杨荣稍作思忖,道:“朝廷有朝廷的难处,一下子蠲免太多,户部和工部怕是不会答应。不如折中处置,将今年与后年的赋役减半。乱民立得实惠,又有个盼头,便不会顽抗到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