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程济脸上闪过一丝愤怒,但旋又黯然,最终只默默地拱了拱手,恭敬地道:“臣明白了!”

  高燧点了点头,随即一招手,一匹骏马被牵到跟前。高燧上前,将程济扶上马,又指着身旁一队骑士道:“他们护送先生赴燕!”

  程济点了点头,轻轻道了一句:“臣告辞!”随即轻夹马腹,马儿迈出前蹄,在骑士们的簇拥下,沿着山间小路向官道缓缓行去……

  第四章 白莲之乱

  一

  时光荏苒,转眼间便到了永乐十八年。春节刚过,一股抗租抗税的风潮便在山东乡间弥漫开来。未几,风波愈演愈烈,越来越多的农民鼓噪滋事,青州一带甚至出现乱民杀官之事。就在山东官府尚未回过味来之时,青、莱二府境内数万乡民揭竿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抢占青州府内的要津卸石棚寨,青州卫指挥使高凤率军镇压,反被乱军击溃,高凤亦兵败身死。此后,乱军声势大振,连下即墨、莒县,并围攻安丘,一时山东大震!

  此次山东之所以暴乱,皆源自朝廷多年来对该省的过度盘剥。当初会通河贯通后,山东所担赋役一度稍有缓解,但未久朝廷便二征漠北,紧接着又大规模营建北京,无数青壮被迫再度北上,为朝廷做牛做马。随着北京工程的逐渐铺开,山东承担的赋役也愈发沉重,加之永乐下旨在南京修建大报恩寺,山东又被摊上一大笔赋税。经年累月之下,鲁省百姓终于不堪重负,群起作乱。

  乱事初起,山东布政司尚想着凭本省之力弹压,但很快,局势便失去了控制。及至安丘被围的消息传到济南,布政使石执中再也招架不住,只得赶紧拜发奏本,向朝廷求援。

  石执中的奏本在五日后送进南京。通政使贺银览报大惊,立刻进宫禀报。刚进皇城承天门,便见兵部尚书方宾和翰林院学士杨荣二人结伴而出。贺银将奏本内容简要说了,方、杨二人亦是大惊失色,三人遂一起赶到左掖门递牌子请见。

  永乐传旨在武英殿议事阁召见。三人匆匆赶往武英殿,进入议事阁,便见永乐和太子朱高炽、太孙朱瞻基均在房中。贺银他们赶紧向三人行礼,待永乐说了“平身”后,贺银将手中奏本递上,颤声道:“陛下,青州有糜烂之势,石执中请朝廷调军前往镇压!”

  永乐阴沉着脸接过,粗粗扫了一遍,便猛地将奏本摔到地上,勃然大怒道:“这个石执中,前向还说只是一群宵小,旦夕可以平定!现在可好,还没一个月,就成了‘贼势大炽’!连青州卫指挥使都被贼人杀了!要是乱局蔓延至山东全境,朕非取了他的脑袋!”

  永乐的愤怒是有原因的。现在北京的营建工程已到最关键时刻,如果不出意外,到年底时北京紫禁城就将落成。近一年来,他已屡次放出口风,只待北京宫室衙署建成,大明王朝就将正式迁都北京!

  迁都是永乐心中盘算多年的想法,他希望通过迁都到毗邻边塞的北京,来加强对北疆的经营;并通过“天子戍边”的壮举,增强朝廷对塞外胡人的威慑,从而长期有效地压制漠北那些叛服不定的蒙古部落,使中原子民从此不再受游牧部族袭扰,为华夏的长治久安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样一件关乎大明千秋国运的大事,永乐当然不能允许出任何差错。可没曾想就在北京工程接近尾声之际,山东却突然发生暴乱!

  山东毗邻北直隶,建设北京的数十万工匠有将近一半出于该省。一旦动乱消息传到北京,山东籍工匠必然人心浮动,到时候怠工、逃亡甚至暴动,都是有可能的!真要成此等局面,那明年迁都的计划就很有可能不能如期实现!而尤让永乐担心的是,朝中王公大臣大都是南人,长年居于南京,早已习惯了这座六朝金粉之地的繁华,对迁都北京苦寒之地,他们一直心有不愿,只是碍着自己的威势,不敢明言罢了。要是北京工期因此延误,他们没准儿抓住机会,在迁都一事上大做文章,一旦让他们形成气候,即便自己身为天子,再要想推行迁都也会十分艰难。正是出于此虑,永乐才会震怒异常!

  骂过一阵,待气出得差不多了,永乐复问众人道:“尔等说说,山东之乱,朝廷当何以应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