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张琴秋含冤而去,“四人帮”的结论是畏罪自杀,自然是十恶不赦,死有余辜。一九六八年十年动乱才进入第三年,一个人的悲剧的帷幕落下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却远没有结束。

  这一个夜晚,很黑。

  恐惧的夜晚终于为光明的白昼所代替,魑魅魍魉化成了一摊脓血一缕黑烟。

  十一年之后,一九七九年六月二十四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样一条消息:《张琴秋同志追悼会在京举行》。

  为张琴秋同志含冤去世昭雪,悼词是这样写的:

  张琴秋同志参加革命四十多年来,一贯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她对伟大领袖毛主席、敬爱的周总理和朱委员长以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怀有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她都是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忘我地工作,为共产主义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

  悼词自然带着七十年代的色彩。在《人民日报》的消息中介绍了她出狱后的工作情况:

  抗日战争期间,张琴秋同志在延安,积极从事党的妇女工作,担任过抗大女生大队队长,中国女子大学教务处处长等职。解放战争期间,她担任中央妇女委员会委员,曾出席国际民主妇联第二次代表大会;一九四七年至一九四八年,她在雁北、冀中、渤海等地区农村,参加了伟大的士地改革运动。全国解放以后,她从事经济工作,担任纺织工业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对发展我国纺织工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张琴秋活到六十四岁,面对她的一生,该说什么呢?泰戈尔面对世界,说过一句很圆滑很俏皮也很有寓意的话:

  世界及其居民的活动,

  都具有神秘的魅人的特征。

  世界在踌躇之心的琴弦上跑过去,

  奏出忧郁的柔声。

  人们总会找到它的教训的。

  张琴秋的一生,应合了一句民间谚语: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