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2 / 2)
马鸿逵和马玉龙计议周密,由马玉龙带领传令班和警卫人员,拿着撬棒锨镐,说工地挖到一座古坟,可能埋葬着古物,怕施工部队乱镐捣碎,所以带他们去慢慢发掘。
此时整个嵩里山已是万坑千穴,稀疏的树木也尽挖倒,工地上却空无一人。他们撬起石板,露出石槽,槽中盛一黑色木盒,异香扑鼻。木盒为紫檀木制,略大于一部线装古书,盒盖上刻有朱红篆文。
马鸿逵急忙抱起,而后审视篆文,当众大失所望地说:
“我当墓中埋有财宝,没有想到这是一部佛经。你们谁认识上面的篆文?……噢,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来念给你们听,这叫‘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我不信佛,实在无用,玉龙,你明天上泰山把它送给老和尚去……”
传令班信以为真,大家对这个猪肝色的文书匣子,还没有一盒红锡色香烟更有兴趣。
马玉龙带着一种厌恶的神色,用一个事先从伙房里带来的脏面袋子,随意一裹,带回指挥部去。马鸿逵更是面呈沮丧,犹如上当受骗之后有苦说不出的那种神色。
马鸿逵不识篆文,但他照样描下,把顺序打乱拆散,请两位老学究分别去辨认,两人写回的篆译楷为:
首恐李子诚基
顿惶隆臣天诚
译篆者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马鸿逵取回之后,再按原顺序排出:
天子臣李隆基诚惶诚恐顿首
县师爷赵文勋说的完全正确。这是唐玄宗封禅泰山的祭天玉牒,盒中有八条长一尺宽一寸的绿翠,上面刻有祭天牒文。这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唯有马玉龙和马鸿逵两人亲眼所见。
谁知事过不久,不知从何渠道传出了风声,连大公报的记者也来专访。
马鸿逵矢口否认,但无法解释修建烈士陵园为何挖遍嵩里山。马玉龙感到马鸿逵已经猜疑到他身上,便寅夜逃走。此时,宁夏三马(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青海二马(马步芳、马步青)已成鼎足之势,他只能投奔马步芳。为不损害宁、青马家军的关系,以免引起纠纷,也为安全所计,马玉龙遂更名为马忠林,隐藏在馨庐之中。为了感谢马步芳的救命之恩,办事特别尽心尽力。 ↑返回顶部↑
此时整个嵩里山已是万坑千穴,稀疏的树木也尽挖倒,工地上却空无一人。他们撬起石板,露出石槽,槽中盛一黑色木盒,异香扑鼻。木盒为紫檀木制,略大于一部线装古书,盒盖上刻有朱红篆文。
马鸿逵急忙抱起,而后审视篆文,当众大失所望地说:
“我当墓中埋有财宝,没有想到这是一部佛经。你们谁认识上面的篆文?……噢,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来念给你们听,这叫‘大般若波罗蜜多经’。我不信佛,实在无用,玉龙,你明天上泰山把它送给老和尚去……”
传令班信以为真,大家对这个猪肝色的文书匣子,还没有一盒红锡色香烟更有兴趣。
马玉龙带着一种厌恶的神色,用一个事先从伙房里带来的脏面袋子,随意一裹,带回指挥部去。马鸿逵更是面呈沮丧,犹如上当受骗之后有苦说不出的那种神色。
马鸿逵不识篆文,但他照样描下,把顺序打乱拆散,请两位老学究分别去辨认,两人写回的篆译楷为:
首恐李子诚基
顿惶隆臣天诚
译篆者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马鸿逵取回之后,再按原顺序排出:
天子臣李隆基诚惶诚恐顿首
县师爷赵文勋说的完全正确。这是唐玄宗封禅泰山的祭天玉牒,盒中有八条长一尺宽一寸的绿翠,上面刻有祭天牒文。这是价值连城的国宝,唯有马玉龙和马鸿逵两人亲眼所见。
谁知事过不久,不知从何渠道传出了风声,连大公报的记者也来专访。
马鸿逵矢口否认,但无法解释修建烈士陵园为何挖遍嵩里山。马玉龙感到马鸿逵已经猜疑到他身上,便寅夜逃走。此时,宁夏三马(马福祥、马鸿宾、马鸿逵)青海二马(马步芳、马步青)已成鼎足之势,他只能投奔马步芳。为不损害宁、青马家军的关系,以免引起纠纷,也为安全所计,马玉龙遂更名为马忠林,隐藏在馨庐之中。为了感谢马步芳的救命之恩,办事特别尽心尽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