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早在战国时期,匈奴,也叫胡人,活动在燕赵秦以北地区,是游牧民族。有个首领,名叫冒顿,他组织了一个强大军事部落联盟,自封单于。单于,就是最高统帅的意思。

  “他向南进攻中国,向西进攻邻邦大月氏部落,统治了大漠南北广大地区。

  “大月氏部落也是一支游牧民族,使用的语言是伊朗语系的一个分支。这个部落统治着黄河河套以西到疏勒河之间的草原地区。咱们现在站立的地方,就是原来大月氏人的领土,这很有趣。这个大月氏部落和历史上的贵霜王朝一样,名声很大。

  “汉初时,国力尚弱,对匈奴的侵扰,基本上是防御政策。直到公元前一一○年后,西汉武帝时,才对匈奴转为进攻征讨的政策,多次进军漠北,使匈奴受到很大打击,到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呼韩邪单于附汉,次年来朝,前后近七十年的汉匈战争,才告结束。

  “公元前一三八年,汉武帝刘彻建元三年,派张骞出使西域,寻找大月氏部落。

  “当时,汉人对西域是一个谜,到底大月氏的后裔在什么地方,汉人也是一无所知的。张骞是武帝的侍卫武官,他体魄健壮,头脑灵活,具有坚韧不拔的精神,符合担当此重任的条件。

  “这个使命异常艰巨,是真正的探险,除了大自然的凶险之外,更危险的是必须穿越他的敌人匈奴统治的广大地区。想想吧,那比我们去探楼兰艰难得多,危险得多。

  “张骞率领了一支百余人的队伍。他有一个队友,名叫唐邑夫,是个匈奴人。他向武帝提供情报,说大月氏部落遭到失败之后,退往西方,大月氏国王被匈奴惨杀,大月氏国民都非常憎恨匈奴。这就有了联合夹击匈奴的基础。唐邑夫既是张骞的忠实朋友、翻译、向导,也是他的参谋。你说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当然是好人?”

  “可是在匈奴来说,他却是个叛徒。”

  “我同意,这就是立场问题。……”

  “看,这就有了你研究的课题了。张骞所走的道路,几乎跟西路军的道路是相同的,他西渡黄河之后,就沿着河西走廊西进,走出长城之后,就被匈奴扣留,押送到单于大本营。

  “当时的单于已是冒顿单于的第三代,他对张骞采取了和缓政策,用今天的话来说,叫作优待俘虏。找了一个最漂亮的匈奴姑娘给张骞作妻子。唐邑夫,在匈奴看来本是民族的叛逆,但他作为汉朝的使者,也得以免刑。

  “张骞在匈奴那里住了十年,还生了儿子,渐渐有了行动自由,但他仍然不忘寻找大月氏的使命,在公元前一二八年终于携带妻儿、唐邑夫和部分随员逃往西方!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