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1 / 2)
隋末突厥乘着中原内乱,大肆劫掠,加上很多势力的依附,就连李渊当初也和突厥关系暧昧。这么一来,突厥自然越来越势大。到了如今,都成了大唐的心腹大患。所以如今突厥要是哪一年突然不犯边了,反而让人觉得惊奇。
这也正是李世民惊讶的原因。
“这次不一样,恐怕突厥此次会大举来袭,若是安排不好,只怕内忧外患,危及社稷。”大举来袭和小股袭扰可不一样。
小股袭扰,地方只要严加防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但是说到大举入侵,那就是攻占城池,杀人放火,不举兵应对是绝对不行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也有些着急了。他的位子来的不稳,虽说朝堂上摄于他的威势,无人敢反对。但是到了地方可就不一样了,各地叛乱刚刚平定,难保哪天就会突然冒出来继续造反,李世民可不想在一片内忧外患之中把大好的国家给葬送了。
“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急声问道。
瞅瞅罗彦,看这货完全没有要解释的样子,李玄道只能亲自上阵,把罗彦刚才说的理由跟李世民复述了一遍。
思索良久,李世民安排道:“着令各地总管刺史,务必勤加练兵,征集粮草,严加防范。一旦突厥有变,立刻上报不得延误。诸军不可擅自出击,收拢百姓,加紧秋收。一旦突厥大举入侵,立刻集结兵马,给予雷霆一击。”李世民这是发狠了,为了防止其他地方出乱子,下达了一旦开战就速战速决的命令。
这事儿就不用李玄道他们多管了,当下就有笔吏把李世民的命令记录下来,然后交付三省去处理。
见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罗彦和李玄道两人也就告退了,该说的事情说完,双方都忙着呢,没有那么多时间闲聊。
不过突厥的事情一完,李玄道他们剩下的文书就处理的相当轻松了。现在秦王府的权利逐渐和朝廷事务合拢,很多事务处理起来没有了以前的掣肘,很是轻松。也有些事情直接移交给三省去处理,这样一来倒是省了罗彦他们很多事。
时间很快到了七月初五。
这是太史局和礼部商议之后,确定的黄道吉日,正是适合册立太子的好时候。
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乃是预备的帝王。而现在李世民虽说还没有承袭太子之位,但是已经有了太子之实,所以由不得礼部不重视这次册封。
册封太子的第一项事务,就是祭天。这事儿可是重要到无与伦比,毕竟这国之储君,也是将来的天命之子,不搞这么一套,李世民这位置可就真的是名不正言不顺了。
↑返回顶部↑
这也正是李世民惊讶的原因。
“这次不一样,恐怕突厥此次会大举来袭,若是安排不好,只怕内忧外患,危及社稷。”大举来袭和小股袭扰可不一样。
小股袭扰,地方只要严加防范,基本上就没有什么事情。但是说到大举入侵,那就是攻占城池,杀人放火,不举兵应对是绝对不行了。
想到这里,李世民也有些着急了。他的位子来的不稳,虽说朝堂上摄于他的威势,无人敢反对。但是到了地方可就不一样了,各地叛乱刚刚平定,难保哪天就会突然冒出来继续造反,李世民可不想在一片内忧外患之中把大好的国家给葬送了。
“快说说,到底是怎么回事。”李世民急声问道。
瞅瞅罗彦,看这货完全没有要解释的样子,李玄道只能亲自上阵,把罗彦刚才说的理由跟李世民复述了一遍。
思索良久,李世民安排道:“着令各地总管刺史,务必勤加练兵,征集粮草,严加防范。一旦突厥有变,立刻上报不得延误。诸军不可擅自出击,收拢百姓,加紧秋收。一旦突厥大举入侵,立刻集结兵马,给予雷霆一击。”李世民这是发狠了,为了防止其他地方出乱子,下达了一旦开战就速战速决的命令。
这事儿就不用李玄道他们多管了,当下就有笔吏把李世民的命令记录下来,然后交付三省去处理。
见没有什么其他的事情,罗彦和李玄道两人也就告退了,该说的事情说完,双方都忙着呢,没有那么多时间闲聊。
不过突厥的事情一完,李玄道他们剩下的文书就处理的相当轻松了。现在秦王府的权利逐渐和朝廷事务合拢,很多事务处理起来没有了以前的掣肘,很是轻松。也有些事情直接移交给三省去处理,这样一来倒是省了罗彦他们很多事。
时间很快到了七月初五。
这是太史局和礼部商议之后,确定的黄道吉日,正是适合册立太子的好时候。
太子乃是国之储君,乃是预备的帝王。而现在李世民虽说还没有承袭太子之位,但是已经有了太子之实,所以由不得礼部不重视这次册封。
册封太子的第一项事务,就是祭天。这事儿可是重要到无与伦比,毕竟这国之储君,也是将来的天命之子,不搞这么一套,李世民这位置可就真的是名不正言不顺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