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1 / 3)
第70章 抄诗三篇震全场
要说起这生僻词汇写诗,确实是非常忌讳的。最出名的就是苏东坡改王安石的诗的故事。
大家可以想象苏东坡当时看到“明月枝头叫,黄狗花蕊眠”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作为当代文坛领袖的王安石,居然能出这样的常识性错误,这得有多严重。好吧,来,为了保全偶像的面子,我改。
谁特么知道居然真有明月鸟和黄狗虫。你就是再来一个外乡人,他也得干和苏轼一样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还有应试的举子使用了老家对虫子的称呼,给阅卷官带来很大困扰,然后榜上无名的。
所以罗彦只能把崔液的这首《上元夜》拿出来了。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问等不看来。”
下边好些士子已经开始叫好。
陈易之走到罗彦跟前,笑着说道:“连续两个诘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窃以为,诗元夕者不知凡几,唯此诗为绝唱。”很明显,陈易之对于这首诗也是佩服的紧。
对于陈易之的夸奖罗彦也是有些惶恐,比起这位的真本事,罗彦写诗的能力只算是渣渣,其实完全就是靠抄袭来着。
当下就客气地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日之诗,也不过传唱一时,百年之后,怕是早就被后辈们弃若敝履了,哪能称得上绝唱。”罗彦不自觉就把赵翼的诗给套用上了,这可是完全出于平常的习惯。
陈易之愣了一下,不过他关注的重点不是罗彦谦虚的态度,而是罗彦刚说的话里边冒出的一句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好,好啊,好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罗校书,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希望罗校书能够答应。”
“哦?不知陈兄有什么事情需要在下帮忙,只要是罗彦能够做到的,必定不会推辞。”
↑返回顶部↑
要说起这生僻词汇写诗,确实是非常忌讳的。最出名的就是苏东坡改王安石的诗的故事。
大家可以想象苏东坡当时看到“明月枝头叫,黄狗花蕊眠”的时候是什么表情。作为当代文坛领袖的王安石,居然能出这样的常识性错误,这得有多严重。好吧,来,为了保全偶像的面子,我改。
谁特么知道居然真有明月鸟和黄狗虫。你就是再来一个外乡人,他也得干和苏轼一样的事情。
类似的事情还有应试的举子使用了老家对虫子的称呼,给阅卷官带来很大困扰,然后榜上无名的。
所以罗彦只能把崔液的这首《上元夜》拿出来了。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问等不看来。”
下边好些士子已经开始叫好。
陈易之走到罗彦跟前,笑着说道:“连续两个诘句,言有尽而意无穷。窃以为,诗元夕者不知凡几,唯此诗为绝唱。”很明显,陈易之对于这首诗也是佩服的紧。
对于陈易之的夸奖罗彦也是有些惶恐,比起这位的真本事,罗彦写诗的能力只算是渣渣,其实完全就是靠抄袭来着。
当下就客气地说道:“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今日之诗,也不过传唱一时,百年之后,怕是早就被后辈们弃若敝履了,哪能称得上绝唱。”罗彦不自觉就把赵翼的诗给套用上了,这可是完全出于平常的习惯。
陈易之愣了一下,不过他关注的重点不是罗彦谦虚的态度,而是罗彦刚说的话里边冒出的一句诗。
“江山代有才人出,江山代有才人出……好,好啊,好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罗校书,在下有个不情之请,希望罗校书能够答应。”
“哦?不知陈兄有什么事情需要在下帮忙,只要是罗彦能够做到的,必定不会推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