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2 / 3)
“请罗校书把刚才的那句诗写完,好传唱天下。在下以为,今夜风光,必然会被罗校书的两首诗独占。”
原来是这个事情。
说起来这陈易之也是个非常爱诗的人。同样一句话,别人听的都是罗彦的谦虚和客气,唯独这位听到的就罗彦那两句诗。而且为了能够听完整的版本,直接开口求人。要知道,碰上一般人,你诗写的完不完整,跟他有什么关系。哪会像陈易之这样的。
根本就没有理由拒绝,人家请你把诗写完整,想得是让你扬名。罗彦自然不能不识好歹。但是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这李杜还没出生呢,这诗歌代表人还得好好斟酌一下。唐代以前,诗歌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诗经》《楚辞》。当然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流传下来的诗歌也有不少。
罗彦准备就在这方面下功夫。
“古来诗辞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为了能够让别人理解其中的意思,罗彦还是把诗写了一遍。陈易之拿到罗彦的手稿,说道:“罗校书好大的志向,以后这诗词一道,怕是我等只能望罗校书之项背了。”虽然修改是罗彦可以为之,但是其实罗彦没有如同诗文一样的意思。
但是在陈易之看来,罗彦是要在诗词一道上推陈出新,获取如《诗经》《楚辞》一样的成就了。虽然说有些不可能,但是这等志向就值得陈易之敬佩。
被陈易之说的心虚,罗彦也不好意思长时间呆在楼下,所以跟陈易之告罪之后,带着莺儿和屈突诠就上了楼。幸好人家允许带两个同伴,不然这两位真要在外边等着罗彦了。
看到罗彦在楼下这么出风头,莺儿小姑娘已经是非常激动了。不停摇着罗彦的胳膊说好话,在她心里,罗彦可是自己人,自己人出风头,自己也能跟着沾光不是。
这家酒楼的诗会可没有上次像李世民庆功宴的时候那样过三关了。本来陈易之的要求就比较严格,所以人数控制到在一楼的人也不算特别多,就算是每个人都带了伴,这里边还是非常空的。
当然,这些过了关的士子带来的伴就成了嗑瓜子的围观群众,看着自己的伙伴一个个挨着出风头,然后根据诗文的好坏或是拍手叫好,或是瞎起哄。
当然,这里的评审就是那些请来的知名人士了。比赛的规则很是简单,士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上去抽签,上边有题目,根据题目写诗之后,由这些评审打分。得上者继续下一轮,三轮过后,剩下的人同台较技。最终选出十个,作为最后的赢家。
说起来这和后世的选秀没啥区别,不过文人最喜欢这个事情了。
↑返回顶部↑
原来是这个事情。
说起来这陈易之也是个非常爱诗的人。同样一句话,别人听的都是罗彦的谦虚和客气,唯独这位听到的就罗彦那两句诗。而且为了能够听完整的版本,直接开口求人。要知道,碰上一般人,你诗写的完不完整,跟他有什么关系。哪会像陈易之这样的。
根本就没有理由拒绝,人家请你把诗写完整,想得是让你扬名。罗彦自然不能不识好歹。但是这里又出现一个问题,这李杜还没出生呢,这诗歌代表人还得好好斟酌一下。唐代以前,诗歌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诗经》《楚辞》。当然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流传下来的诗歌也有不少。
罗彦准备就在这方面下功夫。
“古来诗辞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为了能够让别人理解其中的意思,罗彦还是把诗写了一遍。陈易之拿到罗彦的手稿,说道:“罗校书好大的志向,以后这诗词一道,怕是我等只能望罗校书之项背了。”虽然修改是罗彦可以为之,但是其实罗彦没有如同诗文一样的意思。
但是在陈易之看来,罗彦是要在诗词一道上推陈出新,获取如《诗经》《楚辞》一样的成就了。虽然说有些不可能,但是这等志向就值得陈易之敬佩。
被陈易之说的心虚,罗彦也不好意思长时间呆在楼下,所以跟陈易之告罪之后,带着莺儿和屈突诠就上了楼。幸好人家允许带两个同伴,不然这两位真要在外边等着罗彦了。
看到罗彦在楼下这么出风头,莺儿小姑娘已经是非常激动了。不停摇着罗彦的胳膊说好话,在她心里,罗彦可是自己人,自己人出风头,自己也能跟着沾光不是。
这家酒楼的诗会可没有上次像李世民庆功宴的时候那样过三关了。本来陈易之的要求就比较严格,所以人数控制到在一楼的人也不算特别多,就算是每个人都带了伴,这里边还是非常空的。
当然,这些过了关的士子带来的伴就成了嗑瓜子的围观群众,看着自己的伙伴一个个挨着出风头,然后根据诗文的好坏或是拍手叫好,或是瞎起哄。
当然,这里的评审就是那些请来的知名人士了。比赛的规则很是简单,士子们一个接着一个上去抽签,上边有题目,根据题目写诗之后,由这些评审打分。得上者继续下一轮,三轮过后,剩下的人同台较技。最终选出十个,作为最后的赢家。
说起来这和后世的选秀没啥区别,不过文人最喜欢这个事情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