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这个,既然大胜了,为何还要赔钱?

  你以为这能难倒奕山吗?赔钱嘛,好说,历年来清政府与英国通商存在着部分的欠款,这次就一次过还给英国了。

  欺君之罪,你就不怕被诛连?哦,我又out特了,皇帝侄子要诛连谁?(笑)

  历史上记载的清朝对这种说法是信以为真的,而且听到打了胜仗开心得不得了,钱就随便花了,所以清朝当时是怀着非常愉快的心情地批准了《广州和约》。

  无论如何,**战争的第二回合还是输了。

  至此,清英开展已经两连败,战局陷入了低谷。不过虽然清政府不争气,咱们广东人民还是挺长志气的,在清朝与英国的第三回合开战之前,一段小插曲让英国侵略者看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不畏强权、反抗侵略的民族精神和气节。这段插曲名叫——三元里抗英!

  ☆、第71章 三元里闹的俩笑话

  话说英军把《广州和约》弄到手后,那个洋洋自得啊,那个飞扬跋扈啊,以为中国人民都是怂包、是菜鸟,都好欺负了。自满的英军中一小股躁动分子在1841年5月29日跑到广州三元里村里面干起了抢劫的勾当,不料三元里的村民们个个都是隐世武林高手,干起架来可比清朝部队狠多了,进村的英国抢劫犯们当场就被愤怒的村民们使出看家本领干掉了几个,其余的见势不妙马上逃跑。

  家仇国恨当前,三元里村民们再也按捺不住自己的一腔热血,召集了大部队在三元古庙集会,商讨组成民兵组织对抗英国的侵略分子。

  这次抗争虽由三元里村民发起,但附近103乡的群众也自发地加入到民兵组织中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该出手时就出手,一个好汉三个帮。这次联合起来的群众成分真是五花八门,既有农民,又有工人,还有地主乡绅,估计大家伙是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中国人在面对外敌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行为绝对不是一盘散沙,而是钢筋混凝土,刚强有力。

  既然统一了起来,就开干吧。

  5月30日凌晨,也就是英军那帮人跑来三元里抢劫未遂的当晚,在三元里村民号召下组成的几千人临时民兵组织进攻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大家呼喊捣乱一番后马上逃跑。英军当时估计没有读过《孙子兵法》,不知道打仗还有“抛砖引玉”这一招,所以洋人们带着枪炮一路追赶着貌似落荒而逃的三元里村民们,等英军跑追着跑到三元里的牛栏岗的时候,突然间四面楚歌,呼声高震,愤怒的三元里村民突然涌出来把英军团团包围。

  我英文不太好,不知道“中计”这词翻译成英文该怎么念,但我如果当天在场,一定能从无数被包围的英国人口中把这词学得滚瓜烂熟。

  不过当时的英军还是比较镇定的,因为村民们人数虽然多,但手上拿的都是镰刀、锄头准备肉搏战。反观自己,长枪短炮握在手,远程武器一枪一个没问题。英军们背对背把自己围成了一个圆形,纷纷把枪口对准了来势汹汹的村民,英军指挥官准备一声令下就开火,马上就要有一堆人倒在枪响之后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