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不但如此,山海关的守军也不成气候,一门能打的大炮都没有,只要英军随手干掉天津负责防卫的800多名菜鸟,登陆之后便可长驱直入,山海关的防御面对那几百门大炮也就是捅破一张纸的难度,北京自然也就没了。

  朝廷的官员马上抱团了一大堆妥协派,这仗打不过,英国这货咱惹不起,还是和谈吧,英国有什么要求,答应就是了。

  不仅如此,按照中国的一贯作风,除了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的事故之外,一切与政府沾上边的不良事故都是要找原因、追责任的,有责任自然也要找个替罪羊去背一背黑锅,以保证上层建筑的继续稳定。所以这个黑锅,朝廷毫不犹豫地扣在了禁烟大臣林则徐的头上。

  当时的朝廷大臣当中形成了人数众多的妥协派,他们的理论基础都是这次战争的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林则徐烧了英国人的**,激怒了英国人,才会招来了被打的局面。只有将林则徐治罪,才能平息英国人的怒火。

  当时的道光皇帝听信了妥协派那群乌龟王八蛋的建议,为了让英军能离开天津,不再威胁京城,马上让琦善给英军回话:

  东方远征军的英国兄弟们:

  你们长途跋涉来到中国辛苦了,我们已经了解了禁烟事情的经过,这事儿是林则徐办得不好,我们一定查明原因,如果林则徐在禁烟硝烟的问题上有失职的情况,我们一定严惩不贷

  希望英国兄弟们别生气,大家先回广东等候,我们马上派出专员到广东专门处理这件事情,还各位英国兄弟们一个公道。

  此致

  敬礼

  大清政府

  收到信后的英国军队果然走了,回到了广东,这当然不是因为英军听话,而是因为当时已经是9月,天气慢慢变冷,北方的港口逐渐封冻,军舰打水战不方便,而且清朝又写了检讨书和保证书,所以就英军拉大部队回到气候暖和的广东等候事情的进一步处理。

  英军一走,清朝终于松了一口气,而且更加认为妥协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道光皇帝马上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马上去广东与英国人谈判。同时下令将林则徐以“办理不善”的罪名撤职查办,然后发配到了新疆。这样一来,禁烟的精神支柱被毁,禁烟派受到了沉重的打击,妥协派开始登上主要舞台。

  与此同时,钦差大臣琦善在与英国谈判的过程中完全没有讨价还价,对英国的要求全部答应,只有割让香港的事情不敢做主,写了信回去请示道光皇帝。

  英国方面摸透了清政府欺软怕硬的本质,继续对中国沿海地区进行进攻。1841年1月7日成功突袭了虎门的沙角和大角炮台,守将陈连升牺牲。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