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作战计划首先是对战争中可能出现的所有情况的预测,其次才是让战争按照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如果按照最有利于自己的情况制定作战计划,那不是作战计划而是作战理想。

  中东战争 黎巴嫩战争:袖珍超级大国的崛起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1964年5月,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是巴勒斯坦人为了建立一个自己的国家而成立的游击队。巴解游击队从成立开始就展开了同以色列的战争。巴解游击队的基地设周围的阿拉伯国家,主要设在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国。

  1970年,巴解组织不听警告在约旦劫持并炸毁了四架西方客机。约旦侯赛因国王决定动用武力把巴解组织驱逐出境。

  1970年9月,巴解总部所领导的游击队主力1万余人从约旦转移到黎巴嫩境内。后来,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直接介入黎巴嫩国内斗争,扶植和武装伊斯兰势力,打击亲以的基督教势力,逐步控制了黎巴嫩南部和首都贝鲁特地区,成为“国中之国”。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构筑军事设施,不时地向以色列北部地区出击和炮轰。在第四次中东战争中,巴解游击队协助埃及、叙利亚部队,展开游击战,袭击以军基地、仓库和雷达站等军事设施,成为以色列的心腹之患。

  1980年1月,埃以双方互派大使,建立外交关系。在埃以建立外交关系后,阿拉伯国家逐步了承认了以色列。这样阿拉伯国家对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支持越来越少。巴勒斯坦问题已不再是整个阿拉伯世界的问题,而变成了单纯巴勒斯坦人自己的问题。

  1982年,以色列觉得消灭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在黎巴嫩建立一个亲以政权,挤走叙利亚在黎巴嫩的驻军的时机成熟了。首先,英阿马岛战争爆发,成为国际上关注的焦点;其次,两伊战争继续进行,两国无暇他顾,支持伊朗和支持伊拉克的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阿拉伯世界内部已四分五裂;第三,战争中可能支持和配合巴解的叙利亚国内形势不稳定,且巴、叙间也有矛盾;第四,可以利用黎巴嫩境内的亲以势力——基督教武装;第五,归还西奈半岛后,埃、以已达成和解,埃及不会介入战争。

  军事力量对比

  巴勒斯坦解放组织领导的巴解游击队,共约2.5万人,其中野战部队6000人,编为50个营,拥有坦克300辆,装甲车300辆和各种火炮1100门。巴解游击队在贝鲁特西区有6000人,在南部各据点共约8000人,贝卡谷地约5000人,其余部署在黎巴嫩北部。巴解游击队在黎南部有400余座仓库,储备了大量武器、弹药和其它军用物资。

  驻黎巴嫩的叙利亚军队有2个装甲旅、2个机械化步兵旅和1个突击营及防空部队,共计30000人。战争爆发后,叙利亚又投入4个旅,使总兵力达到46000人,坦克900辆,装甲车600辆,飞机350架。叙利亚军队主力部属在贝卡谷地、杰津地区和舒夫山区,部分兵力在贝鲁特西区、特里波利和贝鲁特至大马士革战略公路沿线主要城镇。

  由法国、荷兰、挪威、斐济和尼泊尔军队组成的联合国维持和平部队共7000人,驻守在黎以共同边界。

  黎政府军共23700多人,编有1个机械化步兵旅、1个武装侦察营、9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各种装甲车辆200余辆、火炮230门。黎政府军还装备有“米兰”和“陶”式反坦克导弹。黎政府军主要驻守在贝鲁特东区和黎西北部的部分地区。

  黎国内除上述武装力量外,还有40余支武装力量。穆斯林什叶派、德鲁兹派和逊尼派共有脱产武装人员20000人左右。穆斯林武装与基督教长枪党对立。哈达德民兵是一支亲以力量,约有36000人,配置在黎以边界的黎方8—10公里地带。由贝希尔·杰马耶勒领导的基督教长枪党民兵有40000余人,驻守在贝鲁特东区,贝鲁特至大马士革公路以北和黎巴嫩西北部地区。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