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2 / 2)
让我们做个假设:袁术顺利通过了徐州,到达了袁绍身边,献上了那块能使人疯狂的国玺,袁绍大喜,后面呢?对他这位一直看不起他的兄弟怎么安排呢?这恐怕是袁绍面临的第一个难题。
袁术的工作情绪特高涨:哥啊,以前都是兄弟我吃多猪油糊住心眼了,你当哥的大人大量,别跟我这个不争气的兄弟一般见识,谁叫你是哥呢?兄弟我以后只能跟着哥讨碗饭吃了,先给安排个工作吧,工资多少的兄弟我不争,只要能养住我那些娘娘妃子就行,那可都是你弟妹呀?
袁绍的头有点大了:这……远来辛苦,先休息,革命不分先后,工作不在一时,咱明天再谈这事?
袁绍晚上盘算开了: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做过一届皇帝的人啊,收做部下?不妥,大义灭亲宰了他?好像也不妥,倒不是说袁绍多看重亲情,主要是落个杀弟的名声受不了,这可是一个挂明牌的朝廷钦犯,隐藏起来?不行,送交朝廷?也不行,那不成了我向曹操邀功请赏?
以前有过这么个先例:袁绍的主簿耿包看出了袁绍的美好理想,想提前拍个响马屁,便私下里对袁绍劝进:“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后汉书·袁绍传》)袁绍觉得应该把耿包的建议让将军、幕僚们讨论一下,集思广益么,谁知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倒是议出了一个必须立斩耿包的结论:妖妄宜诛!袁绍不敢犯众怒,不得已杀了耿包,按史书说:以弭其迹。
可现在是自己的亲兄弟呀,能说宰就宰么?就算不管后人咋说,杀了这个罪该灭九族的兄弟,那国玺怎么处理?上缴给曹操?呸!那叫下发给曹操,坚决不干!还有,这献玺大功该怎么奖赏这位该杀的兄弟?
难煞人也!怎么一眨眼天亮了?唉,一夜无眠呀,看来以后别想睡安生觉了。
容子金山再假设:袁绍自有了国玺,更加骄心膨胀,立时称帝于邺城,当然,那个什么“仲氏”国号是绝对不能用的,另起个什么国号呢?对,先占了那个大清的国号吧,于是不顾文武部属的反对,宣布大清国成立了!
没想到袁绍身登九五的举动却带来了众叛亲离的后果,与“仲氏”帝国一样,招致了举国讨伐,当然也不会再有什么官渡大战了,应该是邺城保卫战才合理,结局就不用再假设下去了吧?大清国民心丧尽,国破人亡,历史一下少了二百多年?!
还用假设袁氏兄弟别的可能吗?暂时同心协力,黄土也变成了金,那也免不了兄弟俩为争金再次反目成仇呀,还是会把袁绍的小独立王国搅成一锅烂粥。 ↑返回顶部↑
袁术的工作情绪特高涨:哥啊,以前都是兄弟我吃多猪油糊住心眼了,你当哥的大人大量,别跟我这个不争气的兄弟一般见识,谁叫你是哥呢?兄弟我以后只能跟着哥讨碗饭吃了,先给安排个工作吧,工资多少的兄弟我不争,只要能养住我那些娘娘妃子就行,那可都是你弟妹呀?
袁绍的头有点大了:这……远来辛苦,先休息,革命不分先后,工作不在一时,咱明天再谈这事?
袁绍晚上盘算开了:不管怎么说,人家也是做过一届皇帝的人啊,收做部下?不妥,大义灭亲宰了他?好像也不妥,倒不是说袁绍多看重亲情,主要是落个杀弟的名声受不了,这可是一个挂明牌的朝廷钦犯,隐藏起来?不行,送交朝廷?也不行,那不成了我向曹操邀功请赏?
以前有过这么个先例:袁绍的主簿耿包看出了袁绍的美好理想,想提前拍个响马屁,便私下里对袁绍劝进:“赤德衰尽,袁为黄胤,宜顺天意,以从民心。”(《后汉书·袁绍传》)袁绍觉得应该把耿包的建议让将军、幕僚们讨论一下,集思广益么,谁知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倒是议出了一个必须立斩耿包的结论:妖妄宜诛!袁绍不敢犯众怒,不得已杀了耿包,按史书说:以弭其迹。
可现在是自己的亲兄弟呀,能说宰就宰么?就算不管后人咋说,杀了这个罪该灭九族的兄弟,那国玺怎么处理?上缴给曹操?呸!那叫下发给曹操,坚决不干!还有,这献玺大功该怎么奖赏这位该杀的兄弟?
难煞人也!怎么一眨眼天亮了?唉,一夜无眠呀,看来以后别想睡安生觉了。
容子金山再假设:袁绍自有了国玺,更加骄心膨胀,立时称帝于邺城,当然,那个什么“仲氏”国号是绝对不能用的,另起个什么国号呢?对,先占了那个大清的国号吧,于是不顾文武部属的反对,宣布大清国成立了!
没想到袁绍身登九五的举动却带来了众叛亲离的后果,与“仲氏”帝国一样,招致了举国讨伐,当然也不会再有什么官渡大战了,应该是邺城保卫战才合理,结局就不用再假设下去了吧?大清国民心丧尽,国破人亡,历史一下少了二百多年?!
还用假设袁氏兄弟别的可能吗?暂时同心协力,黄土也变成了金,那也免不了兄弟俩为争金再次反目成仇呀,还是会把袁绍的小独立王国搅成一锅烂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