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1 / 2)
还是继续我们不会有什么“青梅”的青梅煮酒论英雄,正好有军情来报:淮南的袁术皇帝做不下去了,欲将皇位让给他一直不屑的嫬兄袁绍,并献上从孙坚遗孀那儿勒索来的皇家御印,那袁绍竟然默认,派儿子袁谭从青州迎接。
淮南去青州必经徐州,刘备趁机表态,要督军去徐州截击袁术。曹操未经细虑,便应允了刘备协同大将朱灵一起带兵前往。刘备生怕曹操变卦,借口战机稍瞬即逝,点兵匆匆而别许都。
程昱、郭嘉闻曹操派刘备出征,一起放起了马后炮:“刘备不可纵!”曹操虽然醒悟,但后悔莫及。
那刘备如同鸟出牢笼,鱼归大海,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
五十二 曹操不该对“盟军”开火
喜爱下棋的人都知道这么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实不然,实际上旁观者的清都不是清在对局的当口,而是局后经过分析才变得“清”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历史问题能头头是道,只是因为我们是后代人,离得越远,看得越清楚。
问题是历史上所有的政权都是按自己的政治需要来解释历史的,那就离得再远也不会清楚了,一般都会是气愤填膺的指责古人的。
对于曹操一时疏忽放走了刘备,史学专家们目前争议都不大:都认为这是曹操的一次大失误,有争论也是失误的程度不同而已。
对此子金山不敢苟同:我认为曹操没做错什么,站在曹操当时的角度上看,放一个并没有发觉叛变的左将军出去督军作战,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大师们肯定会说了:问题在于派谁去,正是大意派出了刘备,才为以后的赤壁大败伏下了隐患。
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派出不派出刘备,以刘备当时的弱势,把他放到哪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什么失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还兴许是做对了:让一个身边的定时炸弹自己引爆了总不是什么坏事,留在身边,杀又杀不得,用又用不得,那才是将来的大麻烦。
有人会说:等政变的密谋暴露了时,不就一并解决了吗?这不是我们替曹操一厢情愿吗?如果在刘备的参与下,曹操依旧被蒙在鼓里呢?万一密谋成功了呢?
关键问题不在这里,也不是派谁出征,而是这次截击袁术的行动有必要吗?要让子金山说,曹操应该给袁术派上保镖暗中保护那袁术安全过境才对,袁术送国玺对袁绍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曹操欲消灭这个难得的宝贝才是最大的失误!
须知,曹操现在最主要的敌人是袁绍,能把袁绍从政治上搞臭、内部搞乱、神志搞晕才是最紧迫的事情,欲做到这些,舍袁术其谁?
↑返回顶部↑
淮南去青州必经徐州,刘备趁机表态,要督军去徐州截击袁术。曹操未经细虑,便应允了刘备协同大将朱灵一起带兵前往。刘备生怕曹操变卦,借口战机稍瞬即逝,点兵匆匆而别许都。
程昱、郭嘉闻曹操派刘备出征,一起放起了马后炮:“刘备不可纵!”曹操虽然醒悟,但后悔莫及。
那刘备如同鸟出牢笼,鱼归大海,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
五十二 曹操不该对“盟军”开火
喜爱下棋的人都知道这么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其实不然,实际上旁观者的清都不是清在对局的当口,而是局后经过分析才变得“清”的,也就是说,我们看历史问题能头头是道,只是因为我们是后代人,离得越远,看得越清楚。
问题是历史上所有的政权都是按自己的政治需要来解释历史的,那就离得再远也不会清楚了,一般都会是气愤填膺的指责古人的。
对于曹操一时疏忽放走了刘备,史学专家们目前争议都不大:都认为这是曹操的一次大失误,有争论也是失误的程度不同而已。
对此子金山不敢苟同:我认为曹操没做错什么,站在曹操当时的角度上看,放一个并没有发觉叛变的左将军出去督军作战,应该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大师们肯定会说了:问题在于派谁去,正是大意派出了刘备,才为以后的赤壁大败伏下了隐患。
实际上问题不在于派出不派出刘备,以刘备当时的弱势,把他放到哪儿也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不是什么失误。换个角度考虑问题,还兴许是做对了:让一个身边的定时炸弹自己引爆了总不是什么坏事,留在身边,杀又杀不得,用又用不得,那才是将来的大麻烦。
有人会说:等政变的密谋暴露了时,不就一并解决了吗?这不是我们替曹操一厢情愿吗?如果在刘备的参与下,曹操依旧被蒙在鼓里呢?万一密谋成功了呢?
关键问题不在这里,也不是派谁出征,而是这次截击袁术的行动有必要吗?要让子金山说,曹操应该给袁术派上保镖暗中保护那袁术安全过境才对,袁术送国玺对袁绍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曹操欲消灭这个难得的宝贝才是最大的失误!
须知,曹操现在最主要的敌人是袁绍,能把袁绍从政治上搞臭、内部搞乱、神志搞晕才是最紧迫的事情,欲做到这些,舍袁术其谁?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