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1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七、间谍乎?替罪羊乎?(1)

  玛塔·哈丽被处死后,她的头颅一直被保存在巴黎阿纳托密博物馆,经过特殊的技术处理后仍保持了她生前的红唇秀发,像活着时一样。

  2000年,玛塔·哈丽的头颅在博物馆不翼而飞。

  有人说是她的崇拜者盗走了……

  而有关玛塔·哈丽这位谍海女王的故事就像这失踪的头颅一样,仍然谜团重重。

  1917年以来,她的间谍生涯一直为人们所谈论,为一些学者所研究,并被写成专著,拍成电影、电视剧。有关她的议论、评论从来没有停止过。

  历史学家们一直为整个事件冥思苦想,特别是法国政府拒绝对已于1917年密封的有关玛塔·哈丽的报告材料进行公开而详细的研究。

  但在1985年,美国新闻记者拉塞尔·沃伦·豪声称,他掌握有艳情女谍玛塔·哈丽在沙托的文森尼斯的活动情况的有关资料,玛塔·哈丽正是在文森尼斯这个地方被处决的。

  他声称,这些材料可以证明玛塔·哈丽并不是德国间谍,而是一个自由情报员,其唯一的间谍活动是在马德里为法国人服务。豪说,玛塔·哈丽在那里勾引了一名德国使馆武官,她出卖自己的肉体和他度过了销魂的三天三夜,但她所得到的都是些过时的或者不准确的没有多大价值的情报。

  豪还声称,玛塔·哈丽从德国情报机关收受了“等价交换”来的金钱,但她所提供给他们的,都是些很容易采集到的报纸上的报道和过时的小道消息。

  然而,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充满了排外情绪,并且,其军队遭受到致命打击,损失惨重,可谓骇人听闻。豪为玛塔·哈丽的遭遇深感不平,他议论说,该责备的应该是那些无能的将军们,玛塔·哈丽却成了他们的替罪羊。在审判期间,她被指控以牺牲几十万英法盟军的生命为代价出卖军事机密。而对于德国人来说,他们认为玛塔·哈丽作为双重间谍欺骗了他们,其根据是:德国人发了一封密电,他们知道法国人破译了它,而对玛塔·哈丽间谍的指控则与这份密电有关。

  据报道,玛塔·哈丽最终被推上刑场,全拜她被捕后的主审法官埃尔·布沙尔顿所赐。但让人不解的是,法官布沙尔顿历来都被认为是一位秉公执法、受人尊敬的大法官,可是面对玛塔·哈丽辩护律师据理力争提交上来的玛塔·哈丽曾为法国窃取德军情报的事实却视而不见!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1986年之后,法国历史学家菲利普·考勒斯对这段历史提出了全新的解释,并抖出“绝对内幕”——他的外曾祖父便是当年负责审理玛塔·哈丽“间谍叛国”案的主审法官埃尔·布沙尔顿!

  菲利普·考勒斯考察发现,外曾祖父埃尔·布沙尔顿发现外曾祖母“红杏出墙”之后,在日记和私人信件中处处流露出对所有女人的憎恨,这种憎恨之情对于那些“行为放荡的骚娘们”更是到了近乎病态的程度。在布沙尔顿眼里,女人一下子全成了“祸水”,作为当时混迹巴黎社交圈的“花蝴蝶”玛塔·哈丽便顺理成章地成为布沙尔顿的“报复首选”!在一张私人便条上,布沙尔顿这样咬牙切齿地写道:“可以想象玛塔·哈丽是如何成功窃取情报的,那些正襟危坐的高级军官们甭管思想如何警惕,在这个女人的强大攻势之下,防线将统统土崩瓦解。”

  同时考勒斯经考证后认为,玛塔·哈丽虽然收下了那2万法郎,也曾多次引诱法国高级军官上床,可是从未向德军出卖过任何有价值的情报。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