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章(2 / 2)
但诸葛亮一向不听人言,只相信自己,何况是他一直另眼相看的魏延,不但不采纳其意见,还把魏延好一顿呵斥,弄得魏延好生没趣,以后再没有提出过任何建议。
每一次打仗时,遇到硬仗、危险较大的战斗,诸葛亮总是派魏延出马;碰到能得功劳的战斗,却只派魏延去诱敌等辅助角色。难怪有一次需要勇将出马,诸葛亮目视魏延,魏延低头不语,实在是太伤魏延的自尊心了。
即使如此,魏延既没有考虑跳槽,也没有想过谋反,其人品也就算是不错了,如果是现代人,恐怕早就跳槽多次了。
☆、第五八二章 权臣诸葛亮死后算计
诸葛亮死后与其说是魏延造反,还不如说是逼反了魏延更确切一些。诸葛亮死后把兵权交给杨仪,是不是利用杨仪和魏延死不对眼,默许他伺机收拾魏延?
魏延岂能不怕杨仪利用职权,找茬收拾他?诸葛亮早应想到魏延必定是不甘心束手就擒,与其让人收拾还不如拼个鱼死网破,到头来还是被诸葛亮定计害死,诸葛亮对魏延可谓用心良苦,郁郁一生的魏延可说是三国中第一大悲剧人物。
魏延对蜀汉是忠心不二的,而且历史中刘备对其是相当器重的,可以说远胜过赵云,是被冤屈了,这个史学家已经证实了,魏延后来的谋反实是诬陷,因为他和杨仪两人的“窝里斗”,蜀国内部最后调查出了事实,所以才以“公侯”的礼仪厚葬了他。
或许许多人不解,为什么诸葛亮要置魏延于死地?
这要从第五次“北伐”说起,那时诸葛亮求战不得,进取不能,却在五丈原前僵持着,他所等待的,不是寻找机会同司马懿率领的曹魏主力进行决战,也不是另辟蹊径,避开司马懿主力夺取武功这一战略要地,更不是等待曹魏方面发生内乱好加以利用。 ↑返回顶部↑
每一次打仗时,遇到硬仗、危险较大的战斗,诸葛亮总是派魏延出马;碰到能得功劳的战斗,却只派魏延去诱敌等辅助角色。难怪有一次需要勇将出马,诸葛亮目视魏延,魏延低头不语,实在是太伤魏延的自尊心了。
即使如此,魏延既没有考虑跳槽,也没有想过谋反,其人品也就算是不错了,如果是现代人,恐怕早就跳槽多次了。
☆、第五八二章 权臣诸葛亮死后算计
诸葛亮死后与其说是魏延造反,还不如说是逼反了魏延更确切一些。诸葛亮死后把兵权交给杨仪,是不是利用杨仪和魏延死不对眼,默许他伺机收拾魏延?
魏延岂能不怕杨仪利用职权,找茬收拾他?诸葛亮早应想到魏延必定是不甘心束手就擒,与其让人收拾还不如拼个鱼死网破,到头来还是被诸葛亮定计害死,诸葛亮对魏延可谓用心良苦,郁郁一生的魏延可说是三国中第一大悲剧人物。
魏延对蜀汉是忠心不二的,而且历史中刘备对其是相当器重的,可以说远胜过赵云,是被冤屈了,这个史学家已经证实了,魏延后来的谋反实是诬陷,因为他和杨仪两人的“窝里斗”,蜀国内部最后调查出了事实,所以才以“公侯”的礼仪厚葬了他。
或许许多人不解,为什么诸葛亮要置魏延于死地?
这要从第五次“北伐”说起,那时诸葛亮求战不得,进取不能,却在五丈原前僵持着,他所等待的,不是寻找机会同司马懿率领的曹魏主力进行决战,也不是另辟蹊径,避开司马懿主力夺取武功这一战略要地,更不是等待曹魏方面发生内乱好加以利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