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2 / 2)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诸位可以试想一下,如果真的是皇帝想要做的事情,就算是再难办的事情,下面的人也一定会拼命去完成,哪有故意申请一件事情,之后说有难处的事情,所以这个参知政事孟庾,到底是自己申请这件事情,还是别人操纵,就很值得玩味了。

  不过无论如何,总制司成立了,这可是一个肥缺,执掌御收头子钱、耆户长庸钱、抵当四分息钱、转运司移用钱、勘合朱墨钱、常平司七分钱、人户合零就整二税钱、免役一分宽剩钱等苛杂捐税,这些收入统称总制钱,其管理的钱财范围极广。

  第十五章 死了两个大人物

  总制司专察内外官司隐漏遗欠,”行移如三省体式”,说白了就是要。高宗批准后,经尚书省,遂铸印赐诸路,总制司初设,权力很大。总制司设立之后,高宗下令总制司事重者,与宰执同仪。

  相当于是在三省六部之外,又设立了一个主官是宰相级别的,高级权力机构,这样的机构,必须是自己人去掌管,至少要让赵构信得过,这个人我们刚刚就说过,同样是皇室宗亲出身的赵鼎,不就是一个好人选。

  于是赵构大手一挥,赵鼎成为了这个新设立的权力机构的执掌之人,同时大宋的经济命脉,一定程度上,也重新回到了赵家自己的手中,是他们可以去把握的。

  赵鼎上台之后,又有赵构的支持,对于前线的各个州路,确实是给与了极大的支持,从客观上来说,赵鼎的上台,强化了大宋边境各个重镇的军事实力,对于大宋来说是一件好事。

  不过赵鼎和秦桧等人,是天然的政敌,好在秦桧现在不在礼部任职,不然的整个礼部都绝对会被赵鼎穿小鞋。

  并不是说赵鼎是一个心胸狭窄的人,相反他绝对是一个胸怀天下的忠臣,但是他的眼中,秦桧他们毕竟是劲敌,能够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对他们进行一定的打压,这就是很好的政治手腕。

  不过赵鼎上位之后,对议和派到底会有什么影响,短期之内或许还不明显,不过这个影响迟早是要浮出水面的。

  先是设置了总制司,之后大宋又进行了役法改革。宋室南渡之初,基本上袭用北宋末年免役法,这存在着一些弊端,同时也不符合南迁之后的民间的情况。

  催督赋税,或雇募耆、户长,或以保正副、大保长兼充,各地办法不尽一致,只要一个制度里面有不一致的地方,就容易出现混乱。

  原来的役法之中,保正副或大保长兼充户长催督赋税,颇多赔累破产的,这是因为毕竟还是没有统一的管理,加上这些保正副或大保长兼充户长,在进行自己职责的时候,基本上都会有作奸犯科的行为,所以百姓苦不堪言。

  建炎四年时,其实就已经发现了这种弊病,于是当年罢户长,依熙宁法,差甲头催督。然而甲头多农民,差募之际,富者以贿赂幸免,贫者以诛求受害,破产者更多,民力重困。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