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中国强梦】(3 / 7)
此外,徐承恩对于自己藉由梦境和良渚古玉跨越时空的现象,一直想找个合理的解释。而目前世界顶尖的物理专家都认为,想穿越时空就需要穿过连通两个时空的「虫洞」,而「虫洞」最可能是发生在次原子粒子的某些作用中。
但是,徐承恩却有个猜测,他认为形成「虫洞」的关键应该是眾多亚原子中的电子。
徐承恩如此猜测的原因是因为科学家观察到电子绕行在「原子核」周边的时候,并不是固定在同一个轨道上持续运行的,而是不停地「跃迁」在不同的轨道上。而且,「跃迁」不同的轨道,都伴出着不同波长的光能,也就是不同顏色的光。
做个比喻,如果把这些原本绕行在原子核周围一圈一圈、纵横交错的电子轨道全都摊平,就好像有个火车头这一秒在a轨道行驶,下一秒又消失在a轨道上,却出现在d轨道上,而且放出d波长的光能;再下一秒,这个火车头又在d轨道消失,却出现在b轨道上且放出b波长的光能;第四秒,这个火车头在b轨道上又消失了,却在f轨道上出现且放出f波长的光能……。现在科学家观测到电子的「跃迁」现象,简单地说就像是有一个火车头不断地跳跃在不同的轨道上前行着。
这种情况是我们只依据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以为只是「同一个」火车头在不同的轨道上持续「跳轨」行驶着。
至于跃迁轨道时所放出来的光,科学家认为是由电子在高能量轨道跳到低能量轨道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成的光。
徐承恩认为,如此只是用了三次元时空的观念来解读这现象,或许眼光狭窄了。如果用不同的角度来詮释这个现象,可能推出来的假设就不一样了。
藉由理论和数学的推测,以及高科技的观察,每个原子都有不同数量的电子,每个电子都有它自己的轨道,如果我们假设电子们也始终都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并没有「跳轨」。只不过,因为物质会留存久远,所以每一个原子会持续经歷很长的时空。但生存在三次元的人类在每个时空点上,却只能观察到当时在某条轨道上运行的那个电子。进到下个时空点,刚才那个电子我们就观察不到了,我们又只能观察到另一个轨道上在运行的另一个电子,依次类推。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生存在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中,虽然我们知道另外还有一个维度叫「时间」。但我们人类能看得到的只是当下时空发生的事情,没办法看得到之前、之后,甚至于所有时空发生的事情。
而电子或许可以来回穿越在高高低低的次元中,可是电子在三维空间的三次元中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在每一个时空点上,观察原子周围的电子时,就只能看到单一电子瞬间的样态,而看不到其他的电子,这也就成了「跃迁」现象。
但是如果把时间加入成四次元结构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四次元中所有时空的事情全部都已经发生,只要你想,就可以任意进出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某个时空点。而在四次元中观察到的原子,则是被它全部的电子围绕着,而且不停地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
(图二)
所以,一个原子上的每个电子应该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持续运行的,只是不停地穿越在不同的时空次元之中。而且,每衝过一个时空次元,就会带出些微的能量,其中有些能量以光能显示出来,有些能量却补充了电子持续运作的动能。
徐承恩猜测,电子能穿越不同时空次元的这些现象,其实是帮助灵魂穿越时空建立了环境,打通了虫洞。
另外,还有一个支持徐承恩相信良渚古玉打开了「虫洞」的因素,是量子理论中非常迷人,也很特别的「量子纠缠」理论。
↑返回顶部↑
但是,徐承恩却有个猜测,他认为形成「虫洞」的关键应该是眾多亚原子中的电子。
徐承恩如此猜测的原因是因为科学家观察到电子绕行在「原子核」周边的时候,并不是固定在同一个轨道上持续运行的,而是不停地「跃迁」在不同的轨道上。而且,「跃迁」不同的轨道,都伴出着不同波长的光能,也就是不同顏色的光。
做个比喻,如果把这些原本绕行在原子核周围一圈一圈、纵横交错的电子轨道全都摊平,就好像有个火车头这一秒在a轨道行驶,下一秒又消失在a轨道上,却出现在d轨道上,而且放出d波长的光能;再下一秒,这个火车头又在d轨道消失,却出现在b轨道上且放出b波长的光能;第四秒,这个火车头在b轨道上又消失了,却在f轨道上出现且放出f波长的光能……。现在科学家观测到电子的「跃迁」现象,简单地说就像是有一个火车头不断地跳跃在不同的轨道上前行着。
这种情况是我们只依据我们可以看到的现象,以为只是「同一个」火车头在不同的轨道上持续「跳轨」行驶着。
至于跃迁轨道时所放出来的光,科学家认为是由电子在高能量轨道跳到低能量轨道时,所释放出来的能量转化而成的光。
徐承恩认为,如此只是用了三次元时空的观念来解读这现象,或许眼光狭窄了。如果用不同的角度来詮释这个现象,可能推出来的假设就不一样了。
藉由理论和数学的推测,以及高科技的观察,每个原子都有不同数量的电子,每个电子都有它自己的轨道,如果我们假设电子们也始终都是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并没有「跳轨」。只不过,因为物质会留存久远,所以每一个原子会持续经歷很长的时空。但生存在三次元的人类在每个时空点上,却只能观察到当时在某条轨道上运行的那个电子。进到下个时空点,刚才那个电子我们就观察不到了,我们又只能观察到另一个轨道上在运行的另一个电子,依次类推。
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我们生存在长、宽、高构成的三维空间中,虽然我们知道另外还有一个维度叫「时间」。但我们人类能看得到的只是当下时空发生的事情,没办法看得到之前、之后,甚至于所有时空发生的事情。
而电子或许可以来回穿越在高高低低的次元中,可是电子在三维空间的三次元中会受到时间的限制,在每一个时空点上,观察原子周围的电子时,就只能看到单一电子瞬间的样态,而看不到其他的电子,这也就成了「跃迁」现象。
但是如果把时间加入成四次元结构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在四次元中所有时空的事情全部都已经发生,只要你想,就可以任意进出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某个时空点。而在四次元中观察到的原子,则是被它全部的电子围绕着,而且不停地在各自的轨道上运行着。
(图二)
所以,一个原子上的每个电子应该都在自己的轨道上持续运行的,只是不停地穿越在不同的时空次元之中。而且,每衝过一个时空次元,就会带出些微的能量,其中有些能量以光能显示出来,有些能量却补充了电子持续运作的动能。
徐承恩猜测,电子能穿越不同时空次元的这些现象,其实是帮助灵魂穿越时空建立了环境,打通了虫洞。
另外,还有一个支持徐承恩相信良渚古玉打开了「虫洞」的因素,是量子理论中非常迷人,也很特别的「量子纠缠」理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