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之士[科举] 第165节(3 / 7)
翰林们涉朝政不深,便要求天底下的官员都是有德君子,但在柳贺看来,官员有许多种——
有德且能成事者。
有德却不成事者。
无德且能成事者。
无德又不成事者。
第一种凤毛麟角,可以说几乎不存在。
后三种官员才是官员的常态,当然,有与无并非是绝对的,只是一种相对状态,全没有德行之人注定当不成官,在大明朝历史上,恐怕只有严嵩及太监是例外。
不能要求官员是完人。
“但此传闻有理有据。”罗万化道,“毕竟万历五年已有过一回。”
不只是万历五年,万历二年时,张居正便因其子张敬修未中进士将柳贺踢到扬州,因而以科举之事中伤张居正是最容易的,也是可信度最高的。
张居正的名声在读书人中一向是最差的,他所行的清丈田亩策、一条鞭法,可以将国家钱银集中起来惠及百姓,然而百姓多不知书,自然也不会感慨张居正做了好事。
可这些政策却损害了权贵、官员及一部分读书人的利益,加上夺情、废除书院二事,以及自万历二年起他的儿子们参与科试的各种传闻,可以说,在读书人看来,张居正这个首辅还不如严嵩。
严嵩好歹在老家分宜县助家乡子弟读书,且谁投靠了严嵩,谁就有数不清的荣华富贵。
张居正却非如此,隆庆五年的进士大多和他不亲近,便是柳贺如今在官场上晋升迅速,前几年也是受了罪的。
眼下传出张居正以其子的科名要挟,柳贺这般的官员都觉得传言荒谬,可京中读书人却十分相信,觉得张居正非得在其三子张懋修中状元后才肯归政。
↑返回顶部↑
有德且能成事者。
有德却不成事者。
无德且能成事者。
无德又不成事者。
第一种凤毛麟角,可以说几乎不存在。
后三种官员才是官员的常态,当然,有与无并非是绝对的,只是一种相对状态,全没有德行之人注定当不成官,在大明朝历史上,恐怕只有严嵩及太监是例外。
不能要求官员是完人。
“但此传闻有理有据。”罗万化道,“毕竟万历五年已有过一回。”
不只是万历五年,万历二年时,张居正便因其子张敬修未中进士将柳贺踢到扬州,因而以科举之事中伤张居正是最容易的,也是可信度最高的。
张居正的名声在读书人中一向是最差的,他所行的清丈田亩策、一条鞭法,可以将国家钱银集中起来惠及百姓,然而百姓多不知书,自然也不会感慨张居正做了好事。
可这些政策却损害了权贵、官员及一部分读书人的利益,加上夺情、废除书院二事,以及自万历二年起他的儿子们参与科试的各种传闻,可以说,在读书人看来,张居正这个首辅还不如严嵩。
严嵩好歹在老家分宜县助家乡子弟读书,且谁投靠了严嵩,谁就有数不清的荣华富贵。
张居正却非如此,隆庆五年的进士大多和他不亲近,便是柳贺如今在官场上晋升迅速,前几年也是受了罪的。
眼下传出张居正以其子的科名要挟,柳贺这般的官员都觉得传言荒谬,可京中读书人却十分相信,觉得张居正非得在其三子张懋修中状元后才肯归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