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1 / 3)
但是从皇上和太孙的角度,当然不仅仅只是这个目的。虽然现在陈诚还没有完全琢磨透他们的想法,却已经明白,自己要做的事情将会是一个庞大计划中的一个环节。
所以他拿出了万分热情,与这十七国的使臣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想要说服他们主动来种植棉花。
跟陈诚很快就明白了上层的意图相比,工部虞衡清吏司的员外郎刘杰至今却都一直是忙并迷糊着。
身为诚意伯刘伯温的曾孙,因为曾祖和祖父都被胡惟庸害死,家族封爵在十八年前也被剥夺,父亲刘廌从此隐居家乡青田,无心仕途。
刘杰却不甘如此,他自小得父亲精心教导,少年成名,建文年间就以殿试二甲入仕。
不过,身为诚意伯的后人,他在官场上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排挤,十几年来,仍然只是工部一个边缘人物。
虞衡清吏司成立了新的专利部,无人知晓这个部门以后能不能起来,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部门以后少不了打官司,所以将他给发配到了这个新部门。
专利部的第一个官司就是自己部门与内监的官司,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他的这个位置也如同是一座火山口。
但是任谁也没有料到,在官司结束以后,专利司立即成为了应天府最热闹的衙门之一,全国各地的商人,工匠,根本不在乎申请专利的些许费用,开始大肆申请专利。
只要有人所求,这个衙门就会水涨船高。刘杰从一个清水衙门被排挤的边缘人物,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红人,这个变化之快,就是他也没有想到的。
可是,他却一直有些搞不懂,成立这样一个部门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虽然学富五车,自认不堕人后,但是四书五经里面,也都没有告诉过他,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专利固然能保护工匠的独门绝技,也能促进工部各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可是现在似乎越来越成为了豪门富商利用法律来垄断技术的途径。
所以现在他越是受追捧,也就越是胆战心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觉得自己老了十岁。
他不知道该如何解开这个结,他毫不怀疑,以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他会越来越危险。
↑返回顶部↑
所以他拿出了万分热情,与这十七国的使臣进行全方位的交流与沟通,想要说服他们主动来种植棉花。
跟陈诚很快就明白了上层的意图相比,工部虞衡清吏司的员外郎刘杰至今却都一直是忙并迷糊着。
身为诚意伯刘伯温的曾孙,因为曾祖和祖父都被胡惟庸害死,家族封爵在十八年前也被剥夺,父亲刘廌从此隐居家乡青田,无心仕途。
刘杰却不甘如此,他自小得父亲精心教导,少年成名,建文年间就以殿试二甲入仕。
不过,身为诚意伯的后人,他在官场上却遭到了或明或暗的排挤,十几年来,仍然只是工部一个边缘人物。
虞衡清吏司成立了新的专利部,无人知晓这个部门以后能不能起来,但是所有人都知道,这个部门以后少不了打官司,所以将他给发配到了这个新部门。
专利部的第一个官司就是自己部门与内监的官司,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他的这个位置也如同是一座火山口。
但是任谁也没有料到,在官司结束以后,专利司立即成为了应天府最热闹的衙门之一,全国各地的商人,工匠,根本不在乎申请专利的些许费用,开始大肆申请专利。
只要有人所求,这个衙门就会水涨船高。刘杰从一个清水衙门被排挤的边缘人物,突然就变成了一个红人,这个变化之快,就是他也没有想到的。
可是,他却一直有些搞不懂,成立这样一个部门的目的,到底是为了什么。
他虽然学富五车,自认不堕人后,但是四书五经里面,也都没有告诉过他,这个部门存在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专利固然能保护工匠的独门绝技,也能促进工部各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可是现在似乎越来越成为了豪门富商利用法律来垄断技术的途径。
所以现在他越是受追捧,也就越是胆战心惊,短短几个月的时间,他觉得自己老了十岁。
他不知道该如何解开这个结,他毫不怀疑,以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他会越来越危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