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1 / 3)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所以,对民生并不缺少了解的朱棣很快就想通了这中间的环节,一拍大腿道:“朕不管是威逼利诱,也要让西北各国帮我大明种棉花。”

  朱瞻基笑道:“皇爷爷还忘记了一件好事。”

  “什么好事?”

  朱瞻基笑道:“利用棉花的运输,我大明可以修建一条直通西北的水泥路,而只要这条路修建起来,以后的西北,就不再难以行军了。”

  第一三一章 刘青田后人

  虽然朱瞻基想要让大明境内严禁栽种棉花,但是这件事并不是今年就可以实施的,因为现在已经八月,今年的棉花已经种了下去。

  而且,在西北地区还没有大规模的种植棉花,成为大明的替代地之前,大明也不能就直接终止棉花的种植。

  陈诚虽然出使归来,却没有直接回吏部验封司复命。使团在接受了吏部的考核,对这次出使进行了工作评估之后,朱棣按照惯例,对使团人员进行了封赏。

  陈诚此时获得的奖赏与其他人并无特别,甚至因为他写出了两本介绍西域的书,封赏相对还有些轻了。

  但是随后,陈诚就被朱棣的一纸诏书,从一个从五品的员外郎,调到了工部都水清吏司任郎中。

  从六部之首的吏部,调到了六部之尾的工部,虽然晋升了一级,但是也不能说这就是晋升。毕竟,吏部清贵,掌管百官升迁,而工部却是要埋着头干活的。

  但是陈诚这个郎中,只是到工部点了一个卯,就被工部安排到朱瞻基的下马桥农庄,都管农庄一应事物。

  除了幼军营之外,下马桥农庄的一应大权,俱掌于他一人之手。

  都水清吏司,是工部掌估销工程费用,主管制造诏册、官书等事的部门。陈诚的这个调动让一般人都有些摸不着头脑,但是在六部上层,却引起一阵艳羡之声。

  谁都知道,如今太孙的下马桥农庄乃是工部除了夹江工业区之外,最有潜力的发展部门。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