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良臣(科举) 第91节(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据说这银子还是知州大人自己出的。

  因为这笔钱不必从衙门的账房支出,所以不必两人签字,杜通判也不知道谢良臣想干嘛,于是忍了两天没忍住,便去问他。

  哪知得到的答复却是,这种窑炉是建用来烘干桂圆用的。

  钦州的百姓有晒桂圆的习惯,不过因为流通不便,所以卖出省的果干并不多,大家也就懒得建烘炉而是直接晒一点卖了补贴家用,知州大人如此大费周章,是否太有些过了?

  见他欲言又止,谢良臣便直接开口道:“杜大人有话不妨直说。”

  杜通判以前因着职务之便,私下让亲属在钦州置办了不少产业,而且不仅钦州,其他州府也有,其中就包括转运来自广东的食盐。

  广西并不产盐,盐都是来自广东,主要经东边的门户梧州府中转,各大盐商再将盐分销至各州府,其中钦州的转运权便是杜通判的亲属在掌控。

  因为掌握了食盐,所以杜家的触手伸得很开,在钦州的各行各业都有一点影响力。

  谢良臣也知道,不过钦州盐价一直没有出现过失控,那么说明此人也非完全唯利是图,所以谢良臣暂时打算与他合作而不是对抗。

  杜通判见谢良臣并无着恼的前兆,又打听到他非是那种死心眼的读书人,便试探着道:“这烘炉虽是建造简陋,也花不了多少钱,但是比起干桂圆最后能卖出的价,下官以为还是不太划算。”

  他说得委婉,谢良臣也听懂了,再加上他原本也没想瞒着杜通判,只是想由他来主动找自己,便将自己的打算一一说出。

  实际上烘炉确实不只是用来烘桂圆的,他还打算物尽其用,将其用来烘荔枝干、芒果干以及竹荪。

  是的,广西也是竹荪的产地之一,只不过因为都是零星的长在竹林里,没有形成规模。

  一句话来说就是,谢良臣想要钦州的产业更加多样化,除了种植水稻、粟米、芋头等主粮外,更要尽可能的发展经济作物。

  其实论种植技术来说,只要不涉及到机械,前世和现在并没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农业没有规范化,以及形成产业。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