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种田奋斗史 第23节(2 / 7)
宅基地就在杨稔家不远,批到田地后,大头过来跟好伙伴诉苦。
杨稔正绣着帕子,陈如松今日正好没事,在家带儿子。
“我说大哥为什么宁愿分出一成家产也不愿养娘,原来是因为吃的药。”大头略显伤心。
“药怎么了?”陈如松也是好奇,一成家产可就有三亩多田地,至少有十几两银子呢。
“今年我娘病得次数多了,从前一月一次,如今是一月至少三四次,每次要抓三副药,一副一钱,三幅便是三钱,一月就一两多,一年就十余两了。”
也就是说一年就能花接近一成家产去,杨稔明白了,难怪大头他大哥这样直白,就这样下去,一年十两,十年百两,哪里有那么多银子?不都给花光了。
“婶子到底是什么病?抓的药怎会这样贵?”也幸好大头家还算富足,否则如何能承受得住。
“说不清,大体就是体弱,天热天冷都容易生病,大夫开的都是治病的药和补药,补药贵,县城的大夫都看过了,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说法。”
陈如松不懂,这补药开得这样频繁?还跟治病的药的次数配对,实在难以理解。
“你留意一下有没有游历的大夫,多看看,总不会都不能根治。”陈如松只能给出这个建议。
“这是自然,我是真没想到我爹和大哥这样绝情,给娘抓药一直是爹去,有时是大哥去,没叫我去过,以至于我根本不知药钱,以为不多,就没多说,大哥他也真就这样把娘丢给我,一点也不管了。”好歹是养育他长大的亲娘,怎么如此绝情。
跟好友诉了一番苦,大头心里好受一些,“如松,我过两日就开始建房子,你来帮忙,实在是不想跟那样的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了。”
“好。”陈如松爽快应下。
大头的房子建的很快,因为他并不是建的青砖瓦房,而是茅草屋,毕竟亲娘每月花费那样高,他哪里还敢建砖瓦房。
几间茅草屋很快就好,稍微修整一番就能入住。
↑返回顶部↑
杨稔正绣着帕子,陈如松今日正好没事,在家带儿子。
“我说大哥为什么宁愿分出一成家产也不愿养娘,原来是因为吃的药。”大头略显伤心。
“药怎么了?”陈如松也是好奇,一成家产可就有三亩多田地,至少有十几两银子呢。
“今年我娘病得次数多了,从前一月一次,如今是一月至少三四次,每次要抓三副药,一副一钱,三幅便是三钱,一月就一两多,一年就十余两了。”
也就是说一年就能花接近一成家产去,杨稔明白了,难怪大头他大哥这样直白,就这样下去,一年十两,十年百两,哪里有那么多银子?不都给花光了。
“婶子到底是什么病?抓的药怎会这样贵?”也幸好大头家还算富足,否则如何能承受得住。
“说不清,大体就是体弱,天热天冷都容易生病,大夫开的都是治病的药和补药,补药贵,县城的大夫都看过了,基本都是差不多的说法。”
陈如松不懂,这补药开得这样频繁?还跟治病的药的次数配对,实在难以理解。
“你留意一下有没有游历的大夫,多看看,总不会都不能根治。”陈如松只能给出这个建议。
“这是自然,我是真没想到我爹和大哥这样绝情,给娘抓药一直是爹去,有时是大哥去,没叫我去过,以至于我根本不知药钱,以为不多,就没多说,大哥他也真就这样把娘丢给我,一点也不管了。”好歹是养育他长大的亲娘,怎么如此绝情。
跟好友诉了一番苦,大头心里好受一些,“如松,我过两日就开始建房子,你来帮忙,实在是不想跟那样的人同住一个屋檐下了。”
“好。”陈如松爽快应下。
大头的房子建的很快,因为他并不是建的青砖瓦房,而是茅草屋,毕竟亲娘每月花费那样高,他哪里还敢建砖瓦房。
几间茅草屋很快就好,稍微修整一番就能入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