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9章(2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除非,山海经还写了这个鸟的行为,那个衔木填海的行为,让他们觉得可以加工一下,于是就有了后世精卫填海的神话。

  既如此,说明精卫衔木填海这个特征,早有记载。

  也就是说,整个这段话,都可能是原初作者写的。

  仔细一看,很有可能!

  因为后半段,并没有发感想,并没有直接说女娃的心理,没说她是为了复仇。

  这就不是个复仇故事,文里只写了:故为精卫。很快你们就会发现,这四个字真是妙哉。

  那么以此为前提,我们就可以提出第二种解读。

  老规矩,‘有鸟焉’,它就一定是鸟,至少是个会飞的。而不是人,是人就说是人或是神了,原初作者这一点拎得很清。

  那么我们就可以来找一下这种鸟,很好,这种鸟超好找,很平庸,基本就是迁徙的海鸟啊之类的,从形象特征来看,它可能就是大雁。

  ‘游于东海’是迁徙,每年大雁要跨越渤海飞到西伯利亚,之后又返回南方。

  而大雁偶尔也会衔木填海,一方面这是几只领头的大雁为了扰流,其次也是为了在迁徙时能站在漂浮的树枝上休息……因为领头飞的大雁是最累的……

  现在这在渤海还能看到。

  众所周知,动物无论是筑巢还是什么功能,都是逼出来的,如果可以不这么做,那么它便不会进化出这种习性。

  虽说跨过了渤海,但鸟类是可以到沿海的陆地上休息的,为什么要在海上休息。

  从大雁来看,是因为大雁在沿海世世代代的‘服务站’、‘休息区’被人类占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