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历史]衣被天下 第135节(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他们疏浚了大运河的北段,将其北延伸段的终点从洛阳改为了北平,从此这条自春秋时期陆续开凿的人工运河才有了现代的大致轮廓,成了名副其实的京杭大运河。

  但这还不够,漕运全靠人力,耗时耗力,在北方有巨大需求的情况下,单靠漕运是无法满足的,于是元朝开启了规模空前的漕粮海运模式。

  一担担的粮食从江苏太仓浏家港出发,经黄、渤海,一路转运,最终抵达直沽港,再由直沽通过大运河转运到大都,而这一条养活了大半北方的纤夫和力士的生命线却在元末时期招来了贪婪的恶魔。

  海船靠风力驱使,体量远大于河船,因此海船上卸下的粮食必须在直沽港进行停留和二次分拨,所以此处建有大量的粮仓用以接纳海船上卸下河船装不下的漕粮,在日本国的远洋技术发展到能够抵达大明的时候,这里自然成为了对方袭击的重点。

  但直沽港毕竟是元朝的经济动脉,有重兵把守,想要攻占也没那么容易,于是周围的沿线村庄、港口就成了重点招呼的对象。

  这次回国的汉人大多都是辽东一代的居民,只有十来人祖籍在福建、江浙一带,因此洪武帝将迎接这些归人的地方选在了这儿。

  楼船体量巨大,从远远看到桅杆到其近前,足有半日有余,而这半日中,洪武帝并未回到舒适的室内,而是同孙子一起大马金刀坐在如今这个因为战火废弃许久的港口上。

  最尊贵的两位都坐在这儿晒太阳,随行而来的官员自然不敢进去室内,一干文武只能汗流浃背地在秋老虎的肆虐下站得笔直。

  他们无数次期望那艘楼船能够开得更快一些,但海船的速度取决于风力,而这一日恰巧风信不太顺,船上人只能收起船帆靠人力前进,速度自然快不起来。

  木白倒是不太着急,他面不改色地在大太阳下头趁着这个机会同他那乐不思蜀的祖父商量一件重要的事。

  木白想要调用国子监生去地方干活。

  但洪武帝此前有令,国子监生不允许干涉政事,所以如果要用的话,必须要洪武帝撤回这条禁令,否则他用人的话难免会被人说闲话。

  “朝堂那么多官员,又有三年一科举,你是有多大的事,要用到监生?”洪武帝没说答应还是不答应,可能是近一年来经常和农人接触的关系,他近来也学习了些农人的惯用姿势,比如现在就打这个农民揣和孙子说话,这模样看起来实在是无害又友善极了。

  木白看了看他的胳膊,也摆出了一个一模一样的姿势,随后他眼睛一亮,发现这姿势还真的怪舒服的,于是一老一少便用着如出一辙的姿势开始说起了话。

  “孙儿想要他们去各地兴修水利,不是动辄万民的那种大工程,而是去各区县寻找有小问题的。”木白揣着手道,“若是让官员去看,他们可能并不觉得这是问题,最多就是一些不方便,但孙儿想要解决的恰恰是这一二分的不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