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李湛点头,“此次攻打诸羌,赵将军居功至伟,当有重赏。至于那些该罚的人也应当重罚。”

  重罚的应当就是义渠安国了, 这个王沅无话可说,义渠安国这人办事太不靠谱, 可以说此次羌人之乱的导火线就是从他开始的。最开始他同情羌人居无定所、食不果腹, 松口让羌人北渡湟水, 到后面得知被羌人所骗后恼羞成怒斩杀羌人各部首领,激起羌人反抗。偏偏他自己有没有能力对抗羌人,被打的节节败退, 大周将士死伤不少,义渠安国罪责重大。

  没想到最后判令下来,义渠安国被虢夺官职,废为庶人,其他的刑罚则以赎刑代替。王沅刚开始不能理解,仔细想了一回, 倒有些明白了, 任用义渠安国的毕竟是李湛本人,再说也没有那个将军能保证百战百胜, 李湛若是取了他的性命,未免让后来的人寒心。更重要的是,李湛作为天子,号令天下,莫敢不从,怎么判处刑罚,可完全由他决定。王沅心里一阵激荡,权势果真是天底下最让人心动的东西了。

  义渠安国虢夺官职后,老老实实闭门思过,修身养性,尚有得到李湛谅解,重新被启用的一天,然而另一个人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世代公卿出身的士大夫杨恽因为屡次“以主上为戏,语近悖逆”,被有心人够馋,被李湛以大逆不道罪名判令腰斩,一时之间,朝野内外议论纷纷,时人都为杨恽感到惋惜。但李湛已登基十六年,大权在握,天子之威,谁也不敢触犯他的逆鳞。

  王沅的舅母姚夫人进宫看望她,王沅问道:“舅母,陛下昨日对我说舅父这两日告病没有去上朝,现舅父的身子可好些了?”

  姚夫人冲她使了个眼色,王沅挥手让屋子服侍的宫人都下去。姚夫人低声道:“你舅父身子并无大恙,只是天气渐冷,偶感风寒,如今也好的差不多了。只是他心里有气,不愿意去上朝。”

  王沅挑眉,“这又是为何?”

  姚夫人叹气,“陛下处死杨恽,夫君认为陛下此举不当,杨恽是德才兼备的贤者,罪不当诛,陛下处罚太过。夫君曾上书为杨恽求情,但陛下没有采纳。”

  关于杨恽此人,完全可称得上是贤者,出身名门,却没有沾染丝毫骄奢之气,为人博学多才、仗义疏财,是个极其正直的人,只是太过恃才傲物,得罪小人,被人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告发到李湛那里,正好撞在李湛的枪口上,因而丧命。

  不得不说,李湛处置失妥,心胸显得狭隘,有愧于他所推行的善政。

  姚夫人忧心忡忡,“夫君甚至还打算向陛下请求致仕,他有些心灰意冷,兼之这么多年,宦游在外,思念故乡,想回江都老家去。”

  姚彦脾气可真够耿直的,这当口要求告老还乡,还不知道李湛怎么想呢,如今的李湛早已经跟当初那个初登帝位,事事谨慎、虚怀纳谏的年轻皇帝截然不同了,身在高位,大权在握的日子过久了,谁都会变。她提醒姚夫人,道:“舅父要致仕,也不急在这会儿。陛下毕竟是天子,哪有臣子与他赌气的。”

  “我也是这个意思,劝了又劝,他才稍微松了口。”姚夫人道。

  王沅道:“舅母你这就这样告诉舅父,圣人尚有犯错的时候,更何况是富有天下的帝王,陛下登基这些年,对内任用贤能的官吏,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对外,能平定匈奴、羌人,国朝安定,已算是贤明的君王。咱们实在不能苛求陛下如那毫无瑕疵的美玉一般。”

  姚夫人十分赞同她说的话,“你舅父就是迂腐,若人人都像他这样,这天下得官吏都不用做了,回家种地,天下不大乱了吗?”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