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1 / 4)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

  “圣人之治——当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意为:有道的人治理天下的方法,是要净化人民的心灵,满足人民的温饱,减损人民争名夺利的心志,强健人民的体魄。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意为:抛却聪明和智巧,人民可以得到百倍的好处;杜绝仁慈,抛弃道义,人民才会回复到孝慈的本性;抛弃伎巧和获利,就不会有盗贼产生。

  ——原文引用来源于《道德经》。

  *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来源于《诗经·小雅·?车舝》,有改动。

  *

  关于以无知无欲,达到全知全能。

  《易经》之中,有阳极为阴(即老阳为阴)的说法,就是阳到了极致就是阴,我参考了这个理念。

  基本可以理解为,当无知到了最为纯粹的程度,就等同于全知。

  让我详细解释我也很难说明,苦恼。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