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3 / 6)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一场欢喜落空,方长庚和沈霖几个只好借酒消乡愁,一想到阿玖至今还未曾见过他的爷爷奶奶,方长庚就越是归心似箭,可惜只不过是想想罢了。

  只难过了一天,方长庚就调整好了心情,立即写了一封信送回家,让小李氏她们不必忧心。

  作者有话要说:  白天一定会补的,么么!

  第139章 驾崩

  自大年初一起, 所有官署开始放假,方长庚开始琢磨去哪儿搞钱,亏老皇帝还有点良心, 没让他们用三千两去建学堂,而是暗中让心腹太监将城外被查封的前朝首富的旧院拆除改建, 请一个德国人设计做成了砖木结构,跟旧式私塾不太一样。

  虽然皇帝说他不管闲事,但办学堂得有章程, 得有师资和生源, 必定要写一封奏折呈上去, 让百官都认可, 学堂才能长久生存。

  方长庚和郝翰目前最头疼的就是师资问题。

  这时两人才惊觉,要为学堂提供足以为人师的人才, 恐怕还得先办个“师范学堂”才行!

  这一想越发觉得前路困难重重, 怀着心事去侯府拜年, 顾尚仁私底下问他给三皇子讲学后对三皇子有什么印象, 方长庚如实照答, 言语间对三皇子很是欣赏。

  顾尚仁但笑不语, 神秘得很,等方长庚发问了,才遮遮掩掩地说让他好好教三皇子,别的事就别管了。

  方长庚不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但朝堂上大致的局势也掌握了七七八八,心道顾尚仁他们恐怕是支持三皇子的。

  不过这对他来说并不重要, 他只是趁机和顾尚仁说起办学堂的事,果不其然得到顾尚仁严厉反对,说他是多管闲事,硬要把活揽自己身上,吃力不讨好。

  方长庚明白顾尚仁的意思,一旦奏折呈上去,明确要办新式学堂,对传统的科举制早晚将是一种冲击,必然遭到无数人的反对。但正是因为如今文武百官只图明哲保身的风气蔓延,美其名曰“无为”,不然百年后也不至于落到这步田地。

  他这回态度尤其强硬,和顾尚仁不欢而散。

  回到春霖院,这里依旧为他们空着,时常让人打扫,供他们探亲时留宿。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