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6 / 7)
成吉思汗后来战死于西夏之地,在临死前制定了蒙古之后的发展计划,其中一条就是联宋灭金,这足以说明他自己本人也是有这个想法的。
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
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
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
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
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
第162章 和议
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
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
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
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
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
↑返回顶部↑
汉人带给成吉思汗的是发达的文明,他想到与宋人交好也不是没有原因的。
成吉思汗现在还在打西夏,但是他百忙之中还派了使臣来大宋,这在历史上是没有过的,如果非要追究原因的话,大概和赵昀私下里持续不断地派去蒙古的人有关系。
如果非要找理由,也能强行解释一波。
西夏原本依附蒙古,如今他们背叛了蒙古与金国联合,成吉思汗为了彻底地打垮金国,才会在战事僵持的情况下率军西征,掠夺了大量的财富和人口,而大宋,说得难听点,是金国的钱袋子,成吉思汗掠夺那么多西方小国,也不能和大宋的财富相比,在已经预定了金国为目标的情况下,他想要和大宋交好是很正常的事情。
但是被他派来的是一直留在他身边、掌握了极多兵力的幼子拖雷,就显得成吉思汗对大宋的重视已经过度了。
作者有话要说: 大哥、二哥是兄弟之间互称排行,直接称二弟,结合时代背景的特色称呼,不知道为什么怪怪的。
汉人在元人统治时期有摔头胎的习俗,讲道理,西方的初夜权什么的,看到元人之后,我都不敢肯定是哪一边最早开始实行的了,不过一样的落后啊【唉】
如果说是元人西征的时候看到了西方这种特殊的制度,呵呵,果然害人不浅
第162章 和议
宝庆二年,大宋的都城临安, 接待了一群来自蒙古国的使者, 为首之人是成吉思汗铁木真嫡出幼子拖雷。
虽然拖雷之下还有弟弟,但是他是成吉思汗嫡出子中最小的一个, 按照蒙古的旧习俗, 幼子跟在父母身边守家业,拖雷在蒙古军中掌握了大部分的军权, 很得其父的看重。
但是蒙古毕竟已经立国了,不能再遵守从前的旧习, 于是在随父西征之前, 成吉思汗召集诸兄弟与子嗣, 商定继承人,最终将人选定为嫡出的三子窝阔台。
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是在其妻被敌对部族掳走之后所生的,“术赤”又有客人之意, 他的血统成谜连大宋这边都知道了,商定继承人的时候, 就排除了他。
按理说之后的继承人应该轮到铁木真的次子察合台,但是察合台在商定继承人的时候和术赤争吵了一番, 举荐的时候, 又没好意思提自己的名字,而是推举了三弟窝阔台,于是最后哑巴吃黄连,其他人都同意的情况下——不管这是不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想法——窝阔台成为了铁木真的汗位继承人,而拖雷这个按照蒙古旧俗应当继位的幼子因为年龄过小难以服众失去了机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