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虽然原本的西夏是碍于蒙古势大才依附他们进攻金国的,但是在金国新君登基,有意与西夏、南宋交好之后,几方都默契地停止了征伐,金国与西夏更是一同开始抵抗蒙古。

  如果不看金国那繁重的岁币以及之前金宋两国的世仇的话,它和西夏就是大宋面对蒙古最真切的保障。

  如今的金国国君、未来的金哀宗完颜守绪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选择了和大宋交好,只可惜,后来金人在蒙古的攻击下渐渐难以抵挡,竟然选择了向大宋下手,这也是金国亡国之前,想要和宋人求助却惨遭拒绝的原因,他手底下的人控制不住自己,宋人虽然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但是因为宋金世仇的存在,本就对他们的观感不好,金人还想像从前一样吸大宋的血、吃大宋的肉,宋人对他们的恶感自然越来越强烈。

  宝庆二年,正月初五,天基节。

  虽然是天子的生日,但是先帝宁宗的三年丧期没过,这一年的天基节和宝庆元年的天基节一样,规模不大,只是小规模地庆祝了一下。

  这一年的天基节唯一的好处就是官员们能放假,毕竟天子的生日是官方规定的节假日之一。

  宝庆二年的大宋,因为权相史弥远的离世,以及蒙古对西夏与金的威胁,而显得分外安静祥和,甚至是歌舞升平。

  荣王赵与芮被召进宫中伴驾,只是官家的生母全氏并无尊封,只是按照次子的名头,外头称呼为荣王太妃,要说安分守礼,是再没有比当今官家守礼的人了。

  他虽对生母很好,入继为嗣沂王之后常派人往绍兴府老家去看望生母,但是没有做出格的事情、将生母接来同住,登基为帝后,也一直尊奉的是慈明殿的皇太后杨氏,可以说,在大臣们看来,和仁宗年间入继后就搞了一次濮王之议的英宗相比,现任官家显然很有孝宗遗风,过继之后对过继得来的母亲十分尊重,仁孝宽厚。

  虽然只是小规模地庆祝天基节,但是皇城之外也放了烟花,和后世常见的单纯的炸成花朵状的烟花比,大宋的烟花精巧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连龙凤图案都能营造出来,另有祥瑞的庆云状烟花以及其他的特色烟花。

  赵昀领着一群人亲自登上宫城的城墙,若不看这个时代背景下的内忧外患,真可以称得上一句江山如画、锦绣繁华了。

  史弥远毕竟已经死了,赵昀慢慢地开始处理起他的党羽,大宋一向是不对士大夫下手的,说得好听的,就是大宋皇帝与士大夫共治天下,也就是说,文官再怎样坏事做尽,最坏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贬到穷苦之地为官罢了。

  贬到苦寒之地为官换而言之就是变相杀人,但是到底有活命的机会,赵昀不喜欢这样,大宋对文官和武官的区别态度太鲜明的,若是文武皆然也就罢了,偏偏对文官这么区别对待,造成了一大堆的人有恃无恐,两宋这么多年,关于文官受罚,最可能被处死的案子,竟然是苏东坡的乌台诗案,还真是令人侧目呢。

  赵昀在国内动手的时候,三月份,突然接到原本发展的暗卫汇报的消息,说是蒙古的成吉思汗有意与大宋接触。

  宋蒙接触在嘉定十七年前早已有之,只不过因为唇亡齿寒这个道理,在完颜守绪登基之后就没有再进行接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