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5 / 7)
说白了,他们拼死拼活的种地赚钱,不就是想让孩子们过上好日子吗,眼瞧着孩子就要有别的前程了,她们巴不得大嫂再认真教才好,哪还有什么不平衡的?
这段日子,整个刘家的气氛是前所未有的和谐,大家干活更有干劲了。
只是刘青混在一群真正的小孩子中,一边要应付她娘严厉的教学,一边又怕表现得太过,不得已藏拙,委实有些辛苦。
刘青上辈子就接受过十多年的教育,基础早就打好了,什么《三字经》《诗经》,都是上辈子耳熟能详知识了,几乎李氏读一遍,她都能跟着背出来。
而这个时代的文字,与她上辈子的相差也不大,就是简体改成了繁体,连蒙带猜也能猜出个大概来,认字就更不是什么难事。
真正对刘青来说,稍微有点难度就是练字了。
然而刘青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要学写字,且不提刘家人根本不会为她一个小丫头片子,特意去买什么笔墨纸砚,花这么大的力气培养她,在刘家这样传统的农家,她身为女孩能有幸认得几个字,就已经算不错了。
包括她娘李氏在内,谁没指望教出一个能够舞文弄墨的女先生来。
但是谁能想到远在县城的亲哥如此给力又上心呢?笔墨纸砚全给他们备好了,啥都不用他们费心,就只要好好学习便是了。
于是刘青也只能在措手不及中,被赶鸭子上架了。
虽然她的本意只是想找个借口跟她娘学一阵子认字,以后她识字这事便可以光明正大的表现出来,但这个时候她想打退堂鼓也是不行的了,只能重新拿起了笔,像小学生那样一笔一划的学写字。
诚然,对刘青这个从小写惯了硬笔字的人而言,软笔字一开始写起来让她很不习惯,每天不下于一个时辰的悬腕练习也让人很是煎熬,但这些都是小问题,一旦刘青习惯了用毛笔,一旦入了门,进步便是飞快的。
更何况教她的人还是她自己的亲娘,她的水平如何,她娘比谁都清楚。
李氏还记得自己教学的初衷和大儿子这么费心的缘由是什么——都是为了好好培养女儿,满足她的愿望。
因此李氏就算不假公济私,心里也有轻重之分,其他孩子都是顺道,她女儿才是重中之重。
↑返回顶部↑
这段日子,整个刘家的气氛是前所未有的和谐,大家干活更有干劲了。
只是刘青混在一群真正的小孩子中,一边要应付她娘严厉的教学,一边又怕表现得太过,不得已藏拙,委实有些辛苦。
刘青上辈子就接受过十多年的教育,基础早就打好了,什么《三字经》《诗经》,都是上辈子耳熟能详知识了,几乎李氏读一遍,她都能跟着背出来。
而这个时代的文字,与她上辈子的相差也不大,就是简体改成了繁体,连蒙带猜也能猜出个大概来,认字就更不是什么难事。
真正对刘青来说,稍微有点难度就是练字了。
然而刘青一开始也没想到自己要学写字,且不提刘家人根本不会为她一个小丫头片子,特意去买什么笔墨纸砚,花这么大的力气培养她,在刘家这样传统的农家,她身为女孩能有幸认得几个字,就已经算不错了。
包括她娘李氏在内,谁没指望教出一个能够舞文弄墨的女先生来。
但是谁能想到远在县城的亲哥如此给力又上心呢?笔墨纸砚全给他们备好了,啥都不用他们费心,就只要好好学习便是了。
于是刘青也只能在措手不及中,被赶鸭子上架了。
虽然她的本意只是想找个借口跟她娘学一阵子认字,以后她识字这事便可以光明正大的表现出来,但这个时候她想打退堂鼓也是不行的了,只能重新拿起了笔,像小学生那样一笔一划的学写字。
诚然,对刘青这个从小写惯了硬笔字的人而言,软笔字一开始写起来让她很不习惯,每天不下于一个时辰的悬腕练习也让人很是煎熬,但这些都是小问题,一旦刘青习惯了用毛笔,一旦入了门,进步便是飞快的。
更何况教她的人还是她自己的亲娘,她的水平如何,她娘比谁都清楚。
李氏还记得自己教学的初衷和大儿子这么费心的缘由是什么——都是为了好好培养女儿,满足她的愿望。
因此李氏就算不假公济私,心里也有轻重之分,其他孩子都是顺道,她女儿才是重中之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