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4 / 7)
而很快,刘青就没精力再关注王氏的举止了,因为她那个行动力迅速的亲哥,托人寻了几本开蒙的书,并一些纸笔让人带回来,于是原本只需要跟着李氏认几个字的刘青等人,被迫过上了每日悬腕练字的苦逼生涯。
刘延宁这回为了弟弟妹妹,真的是费了老大的劲,说不定还大出血了一回。毕竟这年头书本特别金贵,就是刘家如今赚的钱多,都舍不得给他们买一本书开蒙,宁愿让李氏拿着刘延宁的一塌信件凑合着教呢。
而刘延宁竟能给弟弟妹妹寻来两本开蒙教材,一本是《三字经》,另一本是《诗经》,都是大名鼎鼎的教材,虽然是旧书,可他一个穷书生,能淘来这书也实在不容易了。
更何况刘延宁还给他们准备了笔墨纸砚,笔是很旧的笔,光秃秃的没剩几根毛,应该是书院的学子们平时用到快要淘汰的笔,被刘延宁收集起来给弟弟妹妹练笔了。
砚也是很差的砚,纸是那种粗糙还泛着黄卷了边的纸,大概是刘延宁在相熟的书肆,便宜买下来的。
可刘延宁寻的这些东西,对刘家人而言却是巨大的惊喜。
刘大爷收到东西的当天下午,决定让几个儿子先把做板车的事放一边,爷几个加班加点的,给几个孩子打了配套的书桌和凳子,然后每天中午和晚上,干完活回家,就能看到孩子们端端正正的坐在院子里悬脉练笔。
这个时候,便是刘家人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了。虽然他们瞧不出这些孩子们练习得如何。
☆、第48章
既然刘延宁都花力气,给弟弟妹妹寻了那么多学习工具托人送回来,而刘大爷蒋氏等人也对此十分重视,特意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先把孩子们配套的书桌椅子都给打好,在这样的情形下,本来只是打算随便教一教的李氏,也不免认真了起来。
刘家一时间换了种氛围,每日清晨,都能听见院子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为了不打扰他们背书,蒋氏都特意叫负责剁猪草的儿媳妇到后院却剁。
李氏现在都不大干家务了,每日干完活回家,她的任务只有一个——教书。
于是本该李氏负责的家务,便被平均分给了王氏林氏等人。
当然王氏林氏和安氏也没有意见就是了,她们的孩子都跟着大嫂识字呢,看公婆重视的样子,自家孩子如果是这块料,也能像大侄子一般,被培养起来,以后的前途就不可估量了。
↑返回顶部↑
刘延宁这回为了弟弟妹妹,真的是费了老大的劲,说不定还大出血了一回。毕竟这年头书本特别金贵,就是刘家如今赚的钱多,都舍不得给他们买一本书开蒙,宁愿让李氏拿着刘延宁的一塌信件凑合着教呢。
而刘延宁竟能给弟弟妹妹寻来两本开蒙教材,一本是《三字经》,另一本是《诗经》,都是大名鼎鼎的教材,虽然是旧书,可他一个穷书生,能淘来这书也实在不容易了。
更何况刘延宁还给他们准备了笔墨纸砚,笔是很旧的笔,光秃秃的没剩几根毛,应该是书院的学子们平时用到快要淘汰的笔,被刘延宁收集起来给弟弟妹妹练笔了。
砚也是很差的砚,纸是那种粗糙还泛着黄卷了边的纸,大概是刘延宁在相熟的书肆,便宜买下来的。
可刘延宁寻的这些东西,对刘家人而言却是巨大的惊喜。
刘大爷收到东西的当天下午,决定让几个儿子先把做板车的事放一边,爷几个加班加点的,给几个孩子打了配套的书桌和凳子,然后每天中午和晚上,干完活回家,就能看到孩子们端端正正的坐在院子里悬脉练笔。
这个时候,便是刘家人最有成就感的时候了。虽然他们瞧不出这些孩子们练习得如何。
☆、第48章
既然刘延宁都花力气,给弟弟妹妹寻了那么多学习工具托人送回来,而刘大爷蒋氏等人也对此十分重视,特意放下了手中的活计,先把孩子们配套的书桌椅子都给打好,在这样的情形下,本来只是打算随便教一教的李氏,也不免认真了起来。
刘家一时间换了种氛围,每日清晨,都能听见院子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
为了不打扰他们背书,蒋氏都特意叫负责剁猪草的儿媳妇到后院却剁。
李氏现在都不大干家务了,每日干完活回家,她的任务只有一个——教书。
于是本该李氏负责的家务,便被平均分给了王氏林氏等人。
当然王氏林氏和安氏也没有意见就是了,她们的孩子都跟着大嫂识字呢,看公婆重视的样子,自家孩子如果是这块料,也能像大侄子一般,被培养起来,以后的前途就不可估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