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3 / 7)
巨大的骚动忽然在淮水北岸响起。刘彦贞诧异地抬起头,手搭凉棚,朝远处眺望。那骚动正在飞快地蔓延,瞬间席卷过淮水,两岸的人潮就像被风暴劈开的波浪,疯狂地朝两边涌去。笑容在刘彦贞的脸上凝固了。他的战旗正如遭遇暴风般次第倒下,他的士兵就像见到了恶魔一样惊恐地向后溃逃。鲜红的战旗出现在地平线上,上面是斗大的“李”字。在那面旗下,不计其数披着赤红战甲的骑兵如天神下凡般掠杀而来。刘彦贞张大的嘴再也无法合拢。他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产生了幻觉。柴荣不是神,他怎么可能让自己的骑兵正好在决定性的一刻出现在战场!
看着这支不可阻挡的铁骑,身处重围的李谷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朝着北方放声痛哭。短短半日之内,他经历了从毁灭到重生,这样的情绪跌宕令他年过半百的心脏再也无法承受。
王彦超疲惫地从尸体堆中站起身来,扔掉了那支断为两截的长枪。鲜血正从他的脸颊涓涓流下,却挡不住他嘴角的微笑。在鬼门关转了一圈,他和他的军队竟然又奇迹般地死而复生。
32 两个男人的对决
李重进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场形势。李重进所率骑兵是柴荣手下最精锐的侍卫亲军,个个以一敌十,勇不可当。这支铁骑旋风般突过淮水,对准唐军战线猛烈冲击。淮南与中原已有数十年无战事,大部分南唐士兵都没有经历过实战。战斗顺风顺水之时,尚可倚仗人多势众,冲杀抢攻,如今战况突然逆转,南唐军队完全没有应对的经验。
刘彦贞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震惊地看着自己的军队像受惊的鸦群一样四处逃散,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大胜近在咫尺,却在转瞬之间惨遭逆转。刘彦贞只觉得一股热血冲上头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激愤之下,扬起长刀,驱马向前,一连砍倒数名逃兵。“退却者斩!逃跑者斩!都给我杀回去,杀回去!”刘彦贞疯狂地挥舞着长刀,声嘶力竭地大喊。
“贼将休走!”一声断喝如晴空霹雳,骤然在刘彦贞耳边炸响。刘彦贞只觉得眼前一晃,一道赤红的光芒直扑而来。他急忙扬起刀,却觉得那柄长刀似有千斤之重,怎么也举不起来。紧接着,一股剧痛贯穿全身,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凄厉的惨叫。
唐军士兵惊恐地看到自己主帅的胸前有一个大大的血洞,鲜血正如喷泉般激射而出。李重进骑着战马正从刘彦贞身边一掠而过,手里那支长枪鲜血淋漓。刘彦贞的身子晃了晃,从马上跌落在地,再也没有起来。万军之中,李重进已一枪夺走了刘彦贞的性命!
主帅被杀,数万唐军彻底崩溃,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李谷、王彦超大喜过望,急忙召集部将,组织人马,沿着淮水一路追杀。从午后直到夜幕降临,当周军收兵回营之时,淮水南岸已伏尸过万,连绵三十里,缴获的军械辎重更是不计其数。经此一战,刘彦贞部全军覆没。
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李谷如同经历了一场噩梦。他心有余悸地对李重进说:“幸亏将军及时赶到,否则全军不保矣!”李重进微微一笑:“大帅不必惊慌。不出三日,皇上大军即到正阳。淮南之地,克日可平!”
唐军战败,主帅丧命,这消息立即在寿州城里炸开了锅。周军撤围之后,寿州城郊的老百姓们才刚刚出城返家,如今听说唐军大败,周军即将复来,吓得又纷纷往寿州城里跑。而城内的富商官吏,则趁乱偷偷出城,向东逃亡。刘仁赡一动不动地站在乱成一团的城门口,漠然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刘彦贞不听劝告贸然出兵之时,他已料定此战必败。刘彦贞一走,他立即向城头增调兵力,整修城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更多的坏消息还在不断传来,驻守定远的皇甫晖部已连夜退往清流关,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守将更弃城而逃,顷刻之间,外援断绝,寿州又成孤城。但刘仁赡只冷笑而已。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南唐王朝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军备废弛,兵将无能,官员腐败,溃败和灭亡是迟早的事。他能做的,只是和这座城共存亡而已。
南下途中的柴荣接到了李重进传来的捷报。他眉飞色舞地展开战报,细细阅览。看到李重进奏报俘获南唐军士三千余人,柴荣忙问信使:“这三千降兵如何处置的?”信使不敢隐瞒,报告道:“已被全数格杀!”柴荣大吃一惊。之前他夺下关西四州,曾将战争中俘获的后蜀士兵全部特赦,如数遣返,还发给路费干粮。对不愿意回去的士兵,则发给军饷,组成军团,编入周军序列,还给他们取了个颇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怀恩军”。在柴荣看来,战乱已有数十年,中原早已元气大伤,无谓的杀戮越少越好。“既已战败投降,为何又要全部诛杀?”柴荣追问道,眉宇之间已有怒色。“此次征淮,怀恩军战斗不力,甚至多有倒戈投降者。李将军得知后,甚为恼怒,说降兵不可信,又不能纵虎归山,不如杀之以绝后患,是以将所俘三千人尽数杀之。”
柴荣不禁怅然。自唐亡以来,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杀戮甚重,而双方屠城杀降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几十年来用鲜血铸成的血仇,恐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李重进刚刚立下大功,总不能因为这件事责罚他吧。柴荣叹了口气,对身边诸将说:“我出征之前,曾下《伐淮南诏》,诏书中明言,我军所至,不犯秋毫。此次大军南下,必然战火遍地,诸位需约束士卒,严明军纪,决不能剽掳焚烧,祸害百姓。”赵匡胤等人连连点头称是。
柴荣想了想,又说:“听说寿州撤围之后,城中百姓大多已回归村落,如今我军复至,惊恐之下定会再次逃入城中。我军一旦围城,城中玉石俱焚,岂不是无辜多了许多冤魂!传令下去,让李重进立即分派使者,传缴各地,让百姓安心务农,不要乱跑,免得受战火连累。”赵匡胤钦佩不已。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显然,柴荣要做的是统治这块土地,而不仅仅是征服,更不是掠夺与杀戮。赵匡胤暗暗下了决心,不管别的将领怎么做,他决不能让自己的士兵成为暴徒与强盗。
御花园内,李璟看着风情万种的花蕊夫人,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致。一连数日,急报纷至沓来。在柴荣强大的外交攻势下,素与南唐不和的楚、吴越先后起兵响应。原南楚旧将王逵领兵攻入鄂州(今湖北鄂州市),杀南唐军三千余人。吴越则气势更甚,大起精兵,水路并进,一路攻宣州(今属安徽宣城市),一路进逼江阴(今江苏江阴市),南唐守军屡战屡败。更令李璟惊恐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彦贞部竟然全军覆没,如今柴荣亲率大军而来,再逼寿州,淮南眼见不保。
↑返回顶部↑
看着这支不可阻挡的铁骑,身处重围的李谷终于抑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朝着北方放声痛哭。短短半日之内,他经历了从毁灭到重生,这样的情绪跌宕令他年过半百的心脏再也无法承受。
王彦超疲惫地从尸体堆中站起身来,扔掉了那支断为两截的长枪。鲜血正从他的脸颊涓涓流下,却挡不住他嘴角的微笑。在鬼门关转了一圈,他和他的军队竟然又奇迹般地死而复生。
32 两个男人的对决
李重进部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战场形势。李重进所率骑兵是柴荣手下最精锐的侍卫亲军,个个以一敌十,勇不可当。这支铁骑旋风般突过淮水,对准唐军战线猛烈冲击。淮南与中原已有数十年无战事,大部分南唐士兵都没有经历过实战。战斗顺风顺水之时,尚可倚仗人多势众,冲杀抢攻,如今战况突然逆转,南唐军队完全没有应对的经验。
刘彦贞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震惊地看着自己的军队像受惊的鸦群一样四处逃散,几乎毫无还手之力。大胜近在咫尺,却在转瞬之间惨遭逆转。刘彦贞只觉得一股热血冲上头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勇气,激愤之下,扬起长刀,驱马向前,一连砍倒数名逃兵。“退却者斩!逃跑者斩!都给我杀回去,杀回去!”刘彦贞疯狂地挥舞着长刀,声嘶力竭地大喊。
“贼将休走!”一声断喝如晴空霹雳,骤然在刘彦贞耳边炸响。刘彦贞只觉得眼前一晃,一道赤红的光芒直扑而来。他急忙扬起刀,却觉得那柄长刀似有千斤之重,怎么也举不起来。紧接着,一股剧痛贯穿全身,让他情不自禁地发出凄厉的惨叫。
唐军士兵惊恐地看到自己主帅的胸前有一个大大的血洞,鲜血正如喷泉般激射而出。李重进骑着战马正从刘彦贞身边一掠而过,手里那支长枪鲜血淋漓。刘彦贞的身子晃了晃,从马上跌落在地,再也没有起来。万军之中,李重进已一枪夺走了刘彦贞的性命!
主帅被杀,数万唐军彻底崩溃,丢盔弃甲,望风而逃。李谷、王彦超大喜过望,急忙召集部将,组织人马,沿着淮水一路追杀。从午后直到夜幕降临,当周军收兵回营之时,淮水南岸已伏尸过万,连绵三十里,缴获的军械辎重更是不计其数。经此一战,刘彦贞部全军覆没。
看着尸横遍野的战场,李谷如同经历了一场噩梦。他心有余悸地对李重进说:“幸亏将军及时赶到,否则全军不保矣!”李重进微微一笑:“大帅不必惊慌。不出三日,皇上大军即到正阳。淮南之地,克日可平!”
唐军战败,主帅丧命,这消息立即在寿州城里炸开了锅。周军撤围之后,寿州城郊的老百姓们才刚刚出城返家,如今听说唐军大败,周军即将复来,吓得又纷纷往寿州城里跑。而城内的富商官吏,则趁乱偷偷出城,向东逃亡。刘仁赡一动不动地站在乱成一团的城门口,漠然地看着眼前的这一切。刘彦贞不听劝告贸然出兵之时,他已料定此战必败。刘彦贞一走,他立即向城头增调兵力,整修城防,做好了最坏的准备。更多的坏消息还在不断传来,驻守定远的皇甫晖部已连夜退往清流关,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守将更弃城而逃,顷刻之间,外援断绝,寿州又成孤城。但刘仁赡只冷笑而已。这一切早在他预料之中,南唐王朝早已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军备废弛,兵将无能,官员腐败,溃败和灭亡是迟早的事。他能做的,只是和这座城共存亡而已。
南下途中的柴荣接到了李重进传来的捷报。他眉飞色舞地展开战报,细细阅览。看到李重进奏报俘获南唐军士三千余人,柴荣忙问信使:“这三千降兵如何处置的?”信使不敢隐瞒,报告道:“已被全数格杀!”柴荣大吃一惊。之前他夺下关西四州,曾将战争中俘获的后蜀士兵全部特赦,如数遣返,还发给路费干粮。对不愿意回去的士兵,则发给军饷,组成军团,编入周军序列,还给他们取了个颇有纪念意义的名字:“怀恩军”。在柴荣看来,战乱已有数十年,中原早已元气大伤,无谓的杀戮越少越好。“既已战败投降,为何又要全部诛杀?”柴荣追问道,眉宇之间已有怒色。“此次征淮,怀恩军战斗不力,甚至多有倒戈投降者。李将军得知后,甚为恼怒,说降兵不可信,又不能纵虎归山,不如杀之以绝后患,是以将所俘三千人尽数杀之。”
柴荣不禁怅然。自唐亡以来,各国之间互相攻伐,杀戮甚重,而双方屠城杀降之事更是屡见不鲜。这几十年来用鲜血铸成的血仇,恐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李重进刚刚立下大功,总不能因为这件事责罚他吧。柴荣叹了口气,对身边诸将说:“我出征之前,曾下《伐淮南诏》,诏书中明言,我军所至,不犯秋毫。此次大军南下,必然战火遍地,诸位需约束士卒,严明军纪,决不能剽掳焚烧,祸害百姓。”赵匡胤等人连连点头称是。
柴荣想了想,又说:“听说寿州撤围之后,城中百姓大多已回归村落,如今我军复至,惊恐之下定会再次逃入城中。我军一旦围城,城中玉石俱焚,岂不是无辜多了许多冤魂!传令下去,让李重进立即分派使者,传缴各地,让百姓安心务农,不要乱跑,免得受战火连累。”赵匡胤钦佩不已。所谓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显然,柴荣要做的是统治这块土地,而不仅仅是征服,更不是掠夺与杀戮。赵匡胤暗暗下了决心,不管别的将领怎么做,他决不能让自己的士兵成为暴徒与强盗。
御花园内,李璟看着风情万种的花蕊夫人,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致。一连数日,急报纷至沓来。在柴荣强大的外交攻势下,素与南唐不和的楚、吴越先后起兵响应。原南楚旧将王逵领兵攻入鄂州(今湖北鄂州市),杀南唐军三千余人。吴越则气势更甚,大起精兵,水路并进,一路攻宣州(今属安徽宣城市),一路进逼江阴(今江苏江阴市),南唐守军屡战屡败。更令李璟惊恐的是被他寄予厚望的刘彦贞部竟然全军覆没,如今柴荣亲率大军而来,再逼寿州,淮南眼见不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