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王溥的表现确实没有辜负郭威的期望。不久,北汉军队大举入侵,柴荣决心出兵反击。以冯道为首的文武官员大多反对,而王溥却当了少数派,坚定地赞成柴荣的决定。柴荣刚刚登基,正面临最凶险局势的关键时刻,得到了王溥全力支持,这让柴荣觉得,这个人不光有才华,还有远见。

  “陛下。微臣认为,机不可失。蜀地自古就是天府之国,国主孟昶不思进取,军备废弛,正可乘此时机,顺应民心,一举收复关西四州。即使不能一战灭蜀,至少也能将其赶回秦岭以南,让我朝再无后顾之忧。”王溥一如既往地观点鲜明。

  柴荣陷入了沉思。对天下局势了然于胸的他,当然明白关西地区对中原的意义。秦、凤、成、阶四州,虽并非富庶之地,但战略位置却十分重要。这四州,既是蜀地的门户,更是关中平原的西大门。更重要的是,占据了这四州,便可截断渭水,切断中原与陇西、汉中的联系。

  而后蜀能够得到这块宝地,很有点摘落地桃子的味道。后晋末年,契丹大举南侵,中原生灵涂炭。当时控制秦、成、阶三州的节度使唯恐大祸临头,决定找个靠山,于是举城投靠了看起来相对靠谱的后蜀政权。不久,后蜀国主孟昶又乘机扩大战果,出兵攻下了临近的凤州,从此将关西四州牢牢控制在手里。在孟昶看来,控制了这四个州,便可攻可守。不仅可以建立起蜀地的第一道屏障,更可以成为今后进取关中的跳板。只是此后的孟昶却再也不提进取中原之事。在他看来,中原战火纷飞,千疮百孔,远不如在天府之国逍遥自在。公元950年,孟昶加封自己为睿文英武仁圣明孝皇帝,在成都这个安乐窝舒舒服服过起快活日子来。孟昶最爱芙蓉,让人在成都内外遍种芙蓉,甚至连城楼上也种满了芙蓉树。秋风起时,成都城内城外四十里,花团锦簇,满眼锦绣,真正应了五代诗人谭用之的那句“秋风万里芙蓉国”。但孟昶却做梦也没有想到,当他陶醉在四海升平,国泰民安的美梦中时,关西四州的老百姓却已纷纷对更有朝气的中原王朝心向往之。

  王溥的话对柴荣震动颇大。按照王朴的建议,他的首要目标是对付对中原更有威胁的南唐。但智者顺势而为,如果能乘此良机,一举夺下关西四州,则能打通渭河水运,保障关中平原的安全,同时消弱后蜀政权的实力,解除中原的后顾之忧。这将是一场有限战争。在时机并不成熟前,柴荣并不想劳师远征,深入蜀地,在次要方向上投入过多兵力。

  但让谁领兵出击呢?目前禁军尚未打造成形,张永德、李重进、赵匡胤、马全义等禁军将领正在全力训练新兵,既不动用禁军,又要保证胜算,这确实是个难题。“如果依爱卿所言,攻伐四州,谁能当此重任?”思来想去,柴荣又把这个难题抛给了王溥。

  王溥微微一笑。进宫之前,他已经思虑再三,心中早已有了合适的人选。“禁军拱卫京师,不宜轻动。既然伐蜀之战,目标只在关西四州,臣以为,宣徽南院使、镇安节度使向训足以当此任!”王溥答道。

  柴荣神色微微一动。向训,这个人他并不陌生。此人的经历颇具传奇色彩。向训状貌雄伟,性情豪爽,行事高调。年轻时,他准备到太原投奔刘知远,没想到路上遇到劫匪尾随,要伺机劫持财物。向训却毫不慌张,走到一个叫石会关的地方,宰驴买酒,招募了一群壮汉把自己安全护送到了太原。没想到刘知远对向训却并不感冒,认为此人过于高调,言过其实,把他打发到郭威手下了事。郭威却并不介意,很爽快地将其纳入帐下。向训虽然有不少缺点,但打仗还是很有一套,在郭威军中屡立战功。高平一战,向训随同柴荣出征,指挥阵中精骑,表现不俗。战后,向训因功升迁,被委以镇安节度使,出镇关中重镇陈州。在地方将领当中,向训确实是个可选之人。

  “向训固然是大将之才,但此人却行事高调,略失稳重,而且朕听说向训喜好酒色,朝中同僚对此颇有微词。”看得出,柴荣对这个提议有些放不下心。“臣再举荐一人为副,可保万全。这次上书的凤翔节度使王景,智勇双全,德高望重,如果有他协助,则胜算更大!”王溥又说。

  柴荣双眼一亮。王景在后周军中算得上响当当的人物。此人曾是后梁名将王檀的部下,梁晋夹河苦战,王景屡立战功,让晋军吃了不少苦头。后梁灭亡后,王景归顺李存勖。后晋开运二年,契丹南侵,王景成为当时少数坚持不退,奋力反击的后晋将领之一,曾领兵大破契丹军于戚城,威震中原。更难得的是,此人不但有勇,而且善谋。后汉乾佑年间,王景出镇河北,当时契丹发生灾情,数千契丹饥民涌进王景的防区求食,王景全部收留,准其种田自给,甚得民心。以至当他调任时,当地百姓依依不舍,遮道相留。但王景已六十五岁高龄,任主帅恐怕精力不济,但让他协助向训,却不失为上上之选。想到这里,柴荣一拳击在案上,沉声道:“好!就这样办!”

  一纸密诏分驰陈州、凤翔。柴荣委任向训为西南行营兵马都监,王景为西南行营都招讨使,集结兵马,准备会攻后蜀关西四州。很快,关中一带的后周军队频繁调动,急速向西集结。秦州等地的老百姓听到风声,顿时群情沸腾,欢呼雀跃。后周军队还没有出关,关西各州已经闹腾得不可开交,柴荣将大举进攻的消息顿时天下皆知。

  孟昶目瞪口呆。在他记忆里,柴荣不过是凭着跟郭威的亲戚关系被勉强推上了皇位,能不能管好麻烦甚多的中原王朝还是个问题。况且中原屡经战乱,早就凋敝不堪,哪里能和沃土千里,富甲一方的天府之国相比。没想到这柴荣登基不过两年,北有河东、契丹之患,南有淮南之忧,竟然还能腾出手来,猝然对他下手。

  孟昶百思不得其解,柴荣不攻太原,不灭南唐,怎么会偏偏找上他。不过想不通归想不通,这马上就要杀到眼前的周兵来者不善,不能不赶紧想办法对付。孟昶找来众大臣商量了半天,最后决定派心腹赵季札为监军使,紧急赴秦州探听动静,同时又下令枢密卫昭远巡视成都以北各要塞,加强防御。

  遣走众人,回到寝宫,孟昶依然觉得心惊肉跳,辗转难眠。他的父亲是后唐名臣孟知祥,当年孟知祥趁后唐内乱,李存勖身死,乘机在蜀地起兵,宣布独立。接着又剿灭了盘踞东川的董璋势力,统一两川,建国称帝。作为名门之后的孟昶上台之初承受了相当大的压力。当时,孟知祥刚刚去世,蜀地内部政局不稳。一向玩世不恭的孟昶不得不按捺性子,暂时把精力放到权力争斗和治理国家上。但没想到,这一埋头苦干就是十年之久,他才彻底铲除掉那些既专权又不听话的旧臣,完全掌握了权力。

  而今不知不觉,他登上皇位已经整整二十年。这二十年来,为了不让父亲创下的基业毁在自己手里,他可称得上殚精竭虑,更放弃了太多东西。原本他喜欢打球骑马,又好女色,甚至还喜欢专研方药,琴棋书画更是无一不通。但自从当上皇帝,这些东西他都不得不暂时放下,一心想着如何巩固权力,牢牢坐稳那把龙椅。如今,他刚刚彻底扫清阻碍,正准备好好享受费尽心机才挣得的富贵荣华,没想到柴荣的军队已经攻到了门口。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