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5 / 7)
但刘崇显然不会就这样善罢甘休。后周退兵之后,北汉立即展开全线反击。代州、忻州等州县很快又落入北汉之手。
柴荣登基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作战就此结束。细观这一战的进程,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面对北汉政权咄咄逼人的进攻,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刘崇与柴荣,太原与开封,现实的仇恨与历史的恩怨诡异地纠缠在一起,两个对手开始了面对面的对决。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对决的高潮来得如此之快。高平会战,柴荣在兵力和局面并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力挽危局,反败为胜,重创北汉军主力。之后,柴荣乘胜反攻河东。在数十万后周大军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之后,北汉几乎全境沦陷,只剩下太原一座孤城。但最终,太原城坚固的高墙和契丹骑兵彪悍的战斗力救了刘崇。柴荣一战而定河东的企图化为泡影。
虽然这场对决虎头蛇尾,但对柴荣而言,这一战对他的意义却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高平之战的胜利如同一顶无形的皇冠,让刚刚登基的柴荣拥有了炫目的光环,更硬生生扇了以冯道为代表的质疑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也许是为了印证这一点,就在高平大胜之后,年过七旬的冯道患病去世。至此,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敢公开挑战柴荣的权威。
而和潞州大捷后信心爆棚的李存勖不同,柴荣更具有反思精神。后周军队在战役进程中不稳定的表现让柴荣看到了对未来的隐忧。他明白,以后周目前的实力,要想平天下,还远远不够。正是这一战之后,柴荣开始了他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全面革新。
只是,对当下心情复杂的柴荣而言,他自然不会想到,很多年之后,高平之战会成为一个王朝崛起的序曲;他当然更不会想到,在很多人眼里,这场战役甚至被视为在他之后的那个宋王朝诞生的开始。很多事情的意义,会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发酵,最终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14 平边之策
太原城外大雨连绵,开封城中却阳光灿烂。柴荣身披高平大捷的光环,带着他的大军回到了京城。滋德殿外,柴荣终于松弛了紧绷的肌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伊人红妆,款款而立,那正是他的符皇后。在最失落的时候,柴荣曾经感到过寒冷彻骨的寂寞与孤独。而现在,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在某个地方静静等着你归来的那个人。
清冷的夜里,柴荣与符皇后并肩而立,望着满天繁星。星光沐浴在两人的身上,那一刻,柴荣的心里从未有过的平静。或许,远离喧嚣与杀戮,跳出现实的迷局,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一颗流星划过天幕,拖着闪亮的尾巴,转瞬即逝。
“人生百年,如同这颗流星,转瞬即逝。如果能造福苍生,照亮黑暗,做一颗流星也未尝不可。”柴荣忽然叹道。
“是啊,人过这一生不易,却也不难。但如果能给人们留下点什么,那才叫完整吧。”符皇后轻声应道。
柴荣若有所思的转过头,女人的双眸在星光下熠熠生辉。她说得很对,父亲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完整的中原,我又能为这个天下留下些什么呢?
第二天,一纸特别的诏令下达朝野。在这份诏书中,柴荣的急切与反思跃然纸上。他诚恳地说:“朕对朝中各位公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如果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凭什么来发现大家的能力与才华呢?又怎么能做到量才而用呢?”接着,柴荣又语重心长地要求,今后各级官吏,不分官职大小,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向朝廷呈报。
此诏一出,朝野上下为之震动。唐亡以来,历代王朝以武力立国,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割据者们看重的是对权力的绝对控制,看重的是臣子们的忠诚,政治空气极其封闭紧张。如今大胜之后,柴荣竟主动提出不分贵贱,广开言路,采言纳贤,实在令群臣鼓舞。
↑返回顶部↑
柴荣登基后的第一次大规模对外作战就此结束。细观这一战的进程,可谓跌宕起伏,一波三折。面对北汉政权咄咄逼人的进攻,柴荣力排众议,御驾亲征。刘崇与柴荣,太原与开封,现实的仇恨与历史的恩怨诡异地纠缠在一起,两个对手开始了面对面的对决。但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场对决的高潮来得如此之快。高平会战,柴荣在兵力和局面并不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力挽危局,反败为胜,重创北汉军主力。之后,柴荣乘胜反攻河东。在数十万后周大军狂风暴雨般的进攻之后,北汉几乎全境沦陷,只剩下太原一座孤城。但最终,太原城坚固的高墙和契丹骑兵彪悍的战斗力救了刘崇。柴荣一战而定河东的企图化为泡影。
虽然这场对决虎头蛇尾,但对柴荣而言,这一战对他的意义却怎么高估都不过分。
高平之战的胜利如同一顶无形的皇冠,让刚刚登基的柴荣拥有了炫目的光环,更硬生生扇了以冯道为代表的质疑者们一个响亮的耳光。也许是为了印证这一点,就在高平大胜之后,年过七旬的冯道患病去世。至此,朝堂之上,再也没有人敢公开挑战柴荣的权威。
而和潞州大捷后信心爆棚的李存勖不同,柴荣更具有反思精神。后周军队在战役进程中不稳定的表现让柴荣看到了对未来的隐忧。他明白,以后周目前的实力,要想平天下,还远远不够。正是这一战之后,柴荣开始了他为后人津津乐道的全面革新。
只是,对当下心情复杂的柴荣而言,他自然不会想到,很多年之后,高平之战会成为一个王朝崛起的序曲;他当然更不会想到,在很多人眼里,这场战役甚至被视为在他之后的那个宋王朝诞生的开始。很多事情的意义,会在时光的流逝中慢慢发酵,最终散发出奇异的光彩。
14 平边之策
太原城外大雨连绵,开封城中却阳光灿烂。柴荣身披高平大捷的光环,带着他的大军回到了京城。滋德殿外,柴荣终于松弛了紧绷的肌肉,露出了久违的笑容。伊人红妆,款款而立,那正是他的符皇后。在最失落的时候,柴荣曾经感到过寒冷彻骨的寂寞与孤独。而现在,他知道,这个世界上总有在某个地方静静等着你归来的那个人。
清冷的夜里,柴荣与符皇后并肩而立,望着满天繁星。星光沐浴在两人的身上,那一刻,柴荣的心里从未有过的平静。或许,远离喧嚣与杀戮,跳出现实的迷局,才能知道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一颗流星划过天幕,拖着闪亮的尾巴,转瞬即逝。
“人生百年,如同这颗流星,转瞬即逝。如果能造福苍生,照亮黑暗,做一颗流星也未尝不可。”柴荣忽然叹道。
“是啊,人过这一生不易,却也不难。但如果能给人们留下点什么,那才叫完整吧。”符皇后轻声应道。
柴荣若有所思的转过头,女人的双眸在星光下熠熠生辉。她说得很对,父亲给自己留下了一个完整的中原,我又能为这个天下留下些什么呢?
第二天,一纸特别的诏令下达朝野。在这份诏书中,柴荣的急切与反思跃然纸上。他诚恳地说:“朕对朝中各位公卿大夫,才不能尽知,面不能尽识。如果不采其言而观其行,审其意而察其忠,凭什么来发现大家的能力与才华呢?又怎么能做到量才而用呢?”接着,柴荣又语重心长地要求,今后各级官吏,不分官职大小,不分高低贵贱,只要有好的建议,都可以向朝廷呈报。
此诏一出,朝野上下为之震动。唐亡以来,历代王朝以武力立国,遵循的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割据者们看重的是对权力的绝对控制,看重的是臣子们的忠诚,政治空气极其封闭紧张。如今大胜之后,柴荣竟主动提出不分贵贱,广开言路,采言纳贤,实在令群臣鼓舞。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