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5 / 7)
柴荣不知道,自东征归来之后,郭威身体一直不适。衰老突如其来,甚至让郭威自己也措手不及。这些天,他明显感觉到曾无比旺盛的生命力正悄悄从身体里滑走。他知道,为了这个天下,他必须尽快确定中原王朝的接班人。而现在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柴荣无疑是最合适的。但偏偏最为倚重的大臣王峻对柴荣百般打压,镇守邺都的天雄节度使王殷也同样居功自傲,在河北专横不法,与王峻内外呼应。这些心病不除,柴荣势必无法顺利接班,刚刚安定下来的中原势必将再掀风浪。他何尝不想趁此良机,光复幽燕,扬名史册,但腹心之疾不解,又岂敢大举用兵?
看着柴荣失望而去的背影,郭威心如刀绞。虽然他早已把柴荣视作亲生儿子,但有些话,只能藏在心底;有些事,只能默默去做。也许,这就是万人之上的代价;也许,这就是孤家寡人的含义。寒风迎面而来,侵入骨髓,站在殿门前,郭威高大的身躯竟然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个秋天,对他来说格外寒冷。
柴荣黯然离开京城,而他的到来却让王峻暴跳如雷。得知消息的王峻甚至不顾滔天的洪水,当即飞马回京。回到枢密院一查问,柴荣这次申请面圣原来是得到了宰相范质的同意。气急败坏的王峻铁青着脸,大步走到了郭威面前。“皇上,宰相范质、李谷二人轻慢政事,人多怨言,狼狈为奸,我以为不宜再为相,应以枢密直学士陈观、端明殿学士颜衎取而代之!”
郭威被震惊得半响说不出话。范质、李谷都是郭威极为倚重的股肱之臣。范质,九岁能诗文,十三岁读诗经,十四岁便招生收徒,满腹经纶,名满天下,还在后晋时便深受朝廷器重。而李谷,器宇宏大,沉着坚韧,又精谋略,人称“可敌十万雄兵”。这样的人才,什么时候又得罪了王峻?
郭威猛然醒悟,此次柴荣进京,恰好在王峻外出之际,未经过王峻而得到了二位宰相的同意,这肯定让一向忌惮柴荣的王峻勃然大怒。王峻这是在故意撒气。
王峻欺人太甚!郭威只觉得心头一股无名火起,胸口一闷,竟痛彻心扉。王峻骄横自大,目中无人,这些他都可以容忍。但他决不能容忍王峻阻碍他儿子的未来,阻碍这个王朝的未来。他已经年满五十,再也没有时间去实现那些梦想,但他至少要为柴荣扫清阻碍。
“调换宰相是大事,不可仓促决断,待朕再考虑一番。”郭威虚弱地抬起手,缓缓道。没想到王峻上前一步,相逼更甚,大有不答应誓不罢休的。郭威苦笑道:“如今正是寒食节,等待休假结束,就照爱卿所奏办理。”王峻这才志得意满而去。
殿门被关上的那一刻,郭威只觉得血气翻涌,竟再也坐立不住,翻倒在地。内侍们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扶起病痛难忍的皇帝。“速传李重进来见我!”忍住心间的剧痛,郭威咬牙道。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威猛善战,统领禁军。内侍们知道,郭威这时候急召李重进,是要准备动手了。
三天后,寒食节假期已满。郭威急召王峻及各位大臣入朝。王峻兴冲冲地进了皇宫,刚到殿外,便见到了杀气腾腾的李重进。一声令下,王峻被一拥而上的禁军士兵五花大绑,如粽子般丢进了偏殿。
看着面面相觑的众大臣,郭威声泪俱下:“王峻欺朕太甚,欲尽逐大臣,翦朕羽翼。朕只有一子,王峻却处处阻碍,不让我父子相见。朕重用此人为枢密使,又兼任宰相,竟然还向朕要求兼任平卢节度使,简直是贪得无厌!你们说,目中无君如此,谁能忍受!”听着郭威凄凄惨惨地痛斥王峻的所作所为,众大臣尽皆默然。他们实在没有想到,王峻竟能把皇帝逼到这个份上。
第二天,诏令下达,贬王峻为商州(今陕西省商州市)司马,逐出京城。王峻到了商州,情绪极度沮丧之下加之水土不服,很快便患病而死。王峻一死,郭威当即下诏,调柴荣进京,任命为开封尹,封晋王。现在,全天下人都知道,后周皇位,已非柴荣莫属。
除掉王峻,郭威让王殷的儿子前往邺都,向王殷告知王峻获罪之事。郭威的意思很明显,一是安抚,二是震慑。在柴荣顺利接班之前,他实在不希望内部再起纷争。没想到王殷的反应却出乎意料,此人竟像打了鸡血一般激动,三次上表请求进京入朝。郭威顿时疑心大起。莫非此人早已不安心一个小小的邺都,这么快就觊觎上了王峻空出来的位置?
不久,成德节度使何福进入朝面见,将王殷在邺都盘剥百姓、专横不法之事一股脑倒了出来。郭威又惊又怒。邺都,河北重镇,更兼手握天雄精兵,一旦这里出事,那还了得?
恰好,王殷要求进京的请求又奏了上来。郭威当即顺水推舟,调王殷为京城内外巡检。没想到王殷到了京城,性子依然不改,当上了这个“首都卫戌区司令”,更加自命不凡。每次外出巡视,随从不下数百人,极尽排场,观者无不耸然。
郭威终于对王殷失去了耐心。入秋以来,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如果天命如此,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让皇位能顺利交给养子柴荣。为了这,他不惜心狠手辣。
↑返回顶部↑
看着柴荣失望而去的背影,郭威心如刀绞。虽然他早已把柴荣视作亲生儿子,但有些话,只能藏在心底;有些事,只能默默去做。也许,这就是万人之上的代价;也许,这就是孤家寡人的含义。寒风迎面而来,侵入骨髓,站在殿门前,郭威高大的身躯竟然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这个秋天,对他来说格外寒冷。
柴荣黯然离开京城,而他的到来却让王峻暴跳如雷。得知消息的王峻甚至不顾滔天的洪水,当即飞马回京。回到枢密院一查问,柴荣这次申请面圣原来是得到了宰相范质的同意。气急败坏的王峻铁青着脸,大步走到了郭威面前。“皇上,宰相范质、李谷二人轻慢政事,人多怨言,狼狈为奸,我以为不宜再为相,应以枢密直学士陈观、端明殿学士颜衎取而代之!”
郭威被震惊得半响说不出话。范质、李谷都是郭威极为倚重的股肱之臣。范质,九岁能诗文,十三岁读诗经,十四岁便招生收徒,满腹经纶,名满天下,还在后晋时便深受朝廷器重。而李谷,器宇宏大,沉着坚韧,又精谋略,人称“可敌十万雄兵”。这样的人才,什么时候又得罪了王峻?
郭威猛然醒悟,此次柴荣进京,恰好在王峻外出之际,未经过王峻而得到了二位宰相的同意,这肯定让一向忌惮柴荣的王峻勃然大怒。王峻这是在故意撒气。
王峻欺人太甚!郭威只觉得心头一股无名火起,胸口一闷,竟痛彻心扉。王峻骄横自大,目中无人,这些他都可以容忍。但他决不能容忍王峻阻碍他儿子的未来,阻碍这个王朝的未来。他已经年满五十,再也没有时间去实现那些梦想,但他至少要为柴荣扫清阻碍。
“调换宰相是大事,不可仓促决断,待朕再考虑一番。”郭威虚弱地抬起手,缓缓道。没想到王峻上前一步,相逼更甚,大有不答应誓不罢休的。郭威苦笑道:“如今正是寒食节,等待休假结束,就照爱卿所奏办理。”王峻这才志得意满而去。
殿门被关上的那一刻,郭威只觉得血气翻涌,竟再也坐立不住,翻倒在地。内侍们惊慌失措地跑了过来,扶起病痛难忍的皇帝。“速传李重进来见我!”忍住心间的剧痛,郭威咬牙道。李重进是郭威的外甥,威猛善战,统领禁军。内侍们知道,郭威这时候急召李重进,是要准备动手了。
三天后,寒食节假期已满。郭威急召王峻及各位大臣入朝。王峻兴冲冲地进了皇宫,刚到殿外,便见到了杀气腾腾的李重进。一声令下,王峻被一拥而上的禁军士兵五花大绑,如粽子般丢进了偏殿。
看着面面相觑的众大臣,郭威声泪俱下:“王峻欺朕太甚,欲尽逐大臣,翦朕羽翼。朕只有一子,王峻却处处阻碍,不让我父子相见。朕重用此人为枢密使,又兼任宰相,竟然还向朕要求兼任平卢节度使,简直是贪得无厌!你们说,目中无君如此,谁能忍受!”听着郭威凄凄惨惨地痛斥王峻的所作所为,众大臣尽皆默然。他们实在没有想到,王峻竟能把皇帝逼到这个份上。
第二天,诏令下达,贬王峻为商州(今陕西省商州市)司马,逐出京城。王峻到了商州,情绪极度沮丧之下加之水土不服,很快便患病而死。王峻一死,郭威当即下诏,调柴荣进京,任命为开封尹,封晋王。现在,全天下人都知道,后周皇位,已非柴荣莫属。
除掉王峻,郭威让王殷的儿子前往邺都,向王殷告知王峻获罪之事。郭威的意思很明显,一是安抚,二是震慑。在柴荣顺利接班之前,他实在不希望内部再起纷争。没想到王殷的反应却出乎意料,此人竟像打了鸡血一般激动,三次上表请求进京入朝。郭威顿时疑心大起。莫非此人早已不安心一个小小的邺都,这么快就觊觎上了王峻空出来的位置?
不久,成德节度使何福进入朝面见,将王殷在邺都盘剥百姓、专横不法之事一股脑倒了出来。郭威又惊又怒。邺都,河北重镇,更兼手握天雄精兵,一旦这里出事,那还了得?
恰好,王殷要求进京的请求又奏了上来。郭威当即顺水推舟,调王殷为京城内外巡检。没想到王殷到了京城,性子依然不改,当上了这个“首都卫戌区司令”,更加自命不凡。每次外出巡视,随从不下数百人,极尽排场,观者无不耸然。
郭威终于对王殷失去了耐心。入秋以来,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他甚至怀疑,自己能不能熬过这个冬天。如果天命如此,他必须尽快做好准备,让皇位能顺利交给养子柴荣。为了这,他不惜心狠手辣。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