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2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朱温微笑。有时候看着部下表现他们的愚蠢是一件很愉快的事。这让他明白,这个世界上并不是人人都能成为朱温。

  幕僚李振站了出来,大声道:“这是成就功名的大好机会,怎能袖手旁观?当年齐国宦臣作乱,宋襄公不顾自己国小力弱,帮助公子昭复国,成就春秋霸业。如今区区几个宦臣竟敢幽禁天子,滥杀大臣,主公若不诛讨,将来如何号令诸侯!”

  李振的话让朱温心里一震。他一直很崇拜汉光武刘秀,一直很向往当年刘秀在河北振臂一呼,英雄响应的壮烈场景。而他自逐鹿中原以来,几乎每一寸土地都是靠自己部下的鲜血一点一点拼杀过来。他实在很希望,有朝一日也能有刘秀那样的人气和号召力。

  李振说得没错。这是一个博取人气的大好机会。

  他又想起当年选择投靠朝廷的前夜,张惠激动地对他说的那番话:“以将军之才,如能效力朝廷,则如龙归大海,鹰飞九天,必能成就奇功大业!”

  朱温挺了挺身子,他下了决心。他要赢回的那个奖品,不是几个宦官信口雌黄的所谓皇帝宝座,而是他急需的威望和人气。

  第七章 对决

  朱温重又把目光转回到自己身后,那个天高地远的河东之地。不管多么强大的对手,多么不愿意去面对,总有一天,都会与这个人狭路相逢,你死我活。这是他的宿命,也是李克用的宿命。

  1.宿命的对决

  形势危急。朱温必须抢在宦官们之前动手。

  李振当夜便出发,带着朱温的密信前往长安。

  朱温写了两封信。一封是给宰相崔胤的,信中表明李振是自己的特使,全权处置京城事务,请崔胤与李振共商讨逆大计。还有一封信是给皇宫侍卫军将领孙德昭的,措辞严厉,要求侍卫军认清形势,立即配合崔胤,诛杀刘季述、王仲先等带头政变的宦官。朱温在信中暗示,如果侍卫军不配合,将亲率大军进入京城,清君侧,讨逆臣。

  接到朱温的密信,孙德昭等侍卫军将领几乎没有任何犹豫,马上倒向崔胤一方。

  跟宦官掌握的神策军不同,侍卫军直接受命于皇帝。昭宗被囚禁,侍卫军颜面丢尽,孙德昭等人早就恨透了宦官。但神策军一手遮天,长安局势不明,孙德昭也不敢贸然动武。现在有了朱温撑腰,侍卫军众将顿时眉飞色舞,纷纷表示愿意听命于宰相崔胤,解救皇帝,诛杀宦臣。

  天复元年(901年)正月初一,对即将到来的危险一无所知的王仲先坐着轿子大摇大摆地上朝了。王仲先刚刚进入宫门,上百名侍卫军士兵突然围了上来,二话不说就把轿夫和卫兵砍翻在地。王仲先被一把揪了出来,刀光闪过,这个不可一世的宦官头子便掉了脑袋。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