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再说琅邪王氏,这个多次讲到过的豪门望族在司马越政权中的地位甚至比河东裴氏还要重要。

  继王戎死后,琅邪王氏中资望最高的王衍拜司马越所赐,荣登司空高位,成为司马越最仰仗的左膀右臂。所谓“王与马”,指的是琅邪王氏与司马氏携手创建的政治格局。不过,真正的“王与马”却并非指王衍和司马越,而是另有其人,这是后话。

  狡兔三窟

  毋庸置疑,肩负中兴晋朝重任的王衍是个口若悬河又自私自利的人,与其说他是辅佐司马越,毋宁说他是借助司马越的力量巩固家族势力。

  适逢乱世,我琅邪王氏该何去何从呢?

  王衍苦心钻营,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他对司马越言道:“中原大乱,朝廷只能依靠地方才能自保,臣建议挑选些文武兼备的贤才出任外州刺史。”

  “说得是,王公打算举荐谁?”

  王衍心里早有人选,但还是佯装沉思。想了一会儿,他缓缓答道:“北方匈奴人是悬在我们头上的一柄利剑,而荆州位于司隶州(京都洛阳所在的州)南,正好可以援护京都。臣举荐胞弟王澄担任荆州刺史。青州也是军事重镇,臣举荐族弟王敦担任青州刺史。”

  琅邪王氏枝繁叶茂,王衍跟王敦并非同一支,故称族弟。

  下面,我们就来讲讲王衍口中这两位“文武兼备”的王氏成员。

  先说王澄。

  前文讲“八王之乱”,成都王司马颖与长沙王司马乂干仗时,写了宦官孟玖谗言致使陆机、陆云被冤杀。那件事后,正是王澄向司马颖揭发孟玖的阴谋,才让孟玖伏诛,这件事令王澄声望猛蹿。

  史载王澄喜好清谈且勇力绝人,这两点便是所谓的“文武兼备”了。另外,王澄性格机警,据说他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能察言观色,把人心里的想法揣摩得一清二楚。出身世家,整天耳闻目睹的都是政治权谋,自然,这属于他的专业特长。世人拿王澄跟王敦(王澄族弟)、庾敳(ái)(贾充政敌庾纯的侄子)相提并论,评价说:“王澄第一,庾敳第二,王敦第三。”毫无疑问,这种评价是针对他们的名士范儿而言。

  王澄的名士范儿可谓标新立异。在讲“竹林七贤”时提到刘伶喜欢在自家脱光了“裸喝”,这跟王澄相比,可算是小巫见大巫。王澄不仅在家裸体,更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全裸出镜,他放荡不拘的举动被王衍称赞为“卿落落穆穆然”,用现代话说就是“你小子可真玩儿得开啊”。

  再来讲讲王敦。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