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等等!等等!先帝在世时,我曾向先帝预言杨骏必身败名裂,先帝许诺我说,若真有那么一天,可以免我不死!我把这话写成奏疏,至今还藏在宗庙的石匣里!不信你们可以去问张华!张华知道!去宗庙把那个石匣拿来!”

  “当真?”

  “句句属实!”

  监斩官犹豫不决,征询同僚的意见:“当年钟毓预先提醒文皇帝(司马昭),说弟弟钟会有谋反之心,后钟会谋反,文皇帝就没有牵连钟毓。今天这情况,参考先例,是否酌情处理?”

  当初因为杨珧一句话,多位藩王被迫离开京城,杨珧从此成了皇室公敌,所有藩王都恨不得将他生吞活剥。此时司马繇在旁,他厉声喝道:“有什么可酌情的!已经裁断要斩首,绝不能姑息!快斩!”

  监斩官听司马繇这么说,只好下令将杨珧斩首。

  杨珧把能做的都做了,却还是不能幸免,他死不甘心,拼命摇晃着脑袋喊冤。刽子手根本没法瞄准他的脖子,情急之下一刀劈去,正好砍在杨珧的脑袋上,杨珧当场脑浆迸裂。

  张华没来得及出面保住杨珧,而那封有前瞻性的奏疏,也到底没从宗庙中取出来。杨珧做了跟钟毓同样的事,但结局却大相径庭,只能怪他自己生不逢时吧。

  随后,应太子宣召入宫的杨济、和傅祗一同逃出太极殿的武茂、听了裴的话主动到廷尉自首的刘豫,还有被司马繇诬陷的文鸯以及杨骏的三个外甥——张劭、段广、李斌,这些人全都被夷灭三族。

  一颗颗人头滚滚落地,哀号声、惨叫声、刀砍入肉声不绝于耳。在高平陵政变的四十二年后,洛阳东市再次被鲜血染红了。

  裴楷也在候斩的队伍中,他身戴枷锁,缓缓向刑场走去。在他前前后后的人,情绪或激动,或绝望,只有他泰然自若,显得相当与众不同。

  两旁围观的百姓发现裴楷的身影,纷纷惊呼起来:“看!那不是‘玉人’裴君吗?虽蓬头垢面,却像站在玉山上一般光彩照人!”

  裴楷是大名士,人称“玉人”,他仰慕魏朝名士夏侯玄,就连临死前的神态也颇有夏侯玄的风采。

  裴楷即将走上刑场了,这时,他对押解的侍卫提出一个请求:“能否帮我找些笔墨纸砚,我想给亲戚故旧写几封绝笔信。”

  这沉稳镇定的语气完全不似从一个将死之人口中说出的。侍卫不好拒绝,恭敬地把纸笔递到裴楷的面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