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眼看一场杨氏反击战即将打响,这时,在一旁的太子少师裴楷动了心思。杨骏覆灭是社稷之幸,不能再让杨济惹出事端,更何况,率领四百侍卫攻打皇宫也是枉送性命。想到这里,他劝道:“您是太子僚属,太子宣召,怎能不去?”必须说明的是,裴楷不是贾南风党羽。早年,他还和任恺、庾纯站在同一阵线对抗贾充。如今,他虽跟杨骏是儿女亲家,但在大的立场下,他希望杨骏垮台,另外,他根据西晋这几十年来的政治风气——从不乱杀臣子来判断,杨济最多就是遭到罢黜,不会有性命之虞。然而,他完全没料到,这场政变的主谋——皇后贾南风,从此将一改之前的风气,并引来一连串腥风血雨。

  杨济自认平时和裴楷关系不错,便听从了裴楷的建议。但他这一去,再也没能回来。

  洛阳杀场

  “把杨骏党羽统统抓起来!”随着贾南风一声令下,众军满城搜捕杨骏的幕僚、亲信和亲戚。

  在这场动乱中,裴楷的儿子,也就是杨骏的女婿裴瓒,被乱军杀死。

  实事求是地讲,杨骏虽然位高权重,但因为低劣的政治手腕,他根本没笼络几个亲信。有很多人,其实是因为各种私人恩怨被无端牵连了进去。

  先前,荀恺对杨骏趋炎附势,政变后,他摇身一变,反而成了举报杨骏亲信的活跃分子,甚至借机公报私仇。

  荀恺对贾南风言道:“裴楷是杨骏的儿女亲家,武茂是杨骏的表亲,他们都曾助杨骏作恶,罪不容赦!”

  裴楷和武茂是杨骏亲戚不假,但裴楷一直和杨骏保持距离,更在政变时劝杨济放下武装入东宫,武茂也在政变之夜逃出太极殿。二人因为跟荀恺有过节遭诬陷,被押送廷尉。

  另外,政变的主要执行者——安东公司马繇(司马伷和诸葛太妃的第三子)也趁这千载难逢的机会排除异己。司马繇的爸爸是伐吴功臣司马伷,母亲是诸葛太妃,外祖父即是“淮南三叛”中的诸葛诞,当初,文鸯投降司马昭,诸葛诞城破人亡。司马繇为了给外祖父报仇,将文鸯诬陷为杨骏的党羽。

  几乎没有经过廷尉审判,政变第二天一大早,数千人就被拉到洛阳东市问斩。

  在司马炎时代曾挽救贾南风政治生涯,后辞官隐退的杨珧,没有躲过这一劫,他身为杨骏的弟弟,排在候斩队伍的前列,没等多久便轮到了他。

  “跪下!”刽子手粗鲁地把杨珧按倒在刑台上。

  杨珧喊得声嘶力竭:“我冤枉啊!我早就辞官归隐,杨骏干的那些事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要是杨骏亲戚就不能宽恕!”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