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6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楚王世子也穿着一身楝花色的逢掖衣,这是洛阳太学的校服。

  卫玠和楚王世子唯一的区别,便是系在腰带上的戟结配饰的颜色不同,一共八种颜色,代表了在洛阳太学就读的不同年份,上限便是八年。

  不过倒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上满八年的,毕竟入学时大家的基础各不相同,学习速度也不相同,毕业的时间自然要根据个人不同的情况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好比卫玠,要不是休学太多,他早就该毕业了,不过如今也已经是他的最后一年了。

  在学年制度上,洛阳太学真的是十分灵活又人性化的。事实上,洛阳太学处处都体现着这种人性化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好比学生可以选择不住校,也可以选择住校,甚至可以拖家带口的住校;在就读的问题上,甚至允许二次入学。

  这些都是洛阳太学本身就有的规定,不是卫玠后来参与修改的,有很多规定甚至是现代的学校都不一定能够满足的。让卫玠时常觉得古人的智慧略可怕。

  “你怎么知道我今天肯定要去上学?”卫玠招呼楚王世子坐下,十五岁的楚王世子已经长的比卫玠都高了,这让卫玠只想和他坐在一起,完全不想去面对残酷的身高差。

  ——六年前明明他比他矮一个头还多,六年后……苍天不公啊!

  “我不知道。”楚王世子照实摇了摇头。

  卫玠无奈长叹:“不是说好了,不用特意绕路等我的吗?这样你需要起的更早,太辛苦了。”

  魏晋时期洛阳的城市规划,已经做的是很有前瞻性了,不同区域的职能划分有了初步的雏形,好比铜驼大街是著名的商业区,建春门(汉朝叫上东门,世家也更习惯叫这里为上东门)住着聚族而居的百年世家,王爷们在京城的府邸也扎堆在一起,离世家区蛮近的,却也有一定距离,绝对不算顺路,但楚王世子却总会风雨无阻的来等卫玠一起上学。

  楚王世子实话实话:“我不需要等的。长渊(贾谧的字)每天早上都会派人去你府门口等着,若见你家有用马车的情况,就回过来通知我,我便在路口等你一会儿。”

  好吧,卫玠无奈。有钱有势就是好办事啊,哪怕是在消息并不灵通的古代,特权阶级也不会感觉到这种生活上的不便利,他总是习惯用现代的眼光看古代,多少年都扭转不过来。对于这样利用人力,卫玠不打算对此发表什么意见,只是换了个话题道:“还没恭喜你,领口绣上了折桂纹。”

  绣“折桂”是卫玠入洛阳太学后,在改动校服时顺便加上的新规矩。

  一如不同颜色的戟结,代表了对不同年级前途似锦的祝福;绣“折桂”也有着它与众不同的地位。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