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5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楚王世子年十五,九岁封王,当时在晋惠帝的旨意下,跟着几个皇子一同在宫中学习。三年前,十二岁的楚王世子做出了一个算是震惊朝野的决定,他入了洛阳太学求学。

  一如卫玠当年真的入读太学时那般,在洛京乃至全国都引起了地震一般的影响。

  这事儿发生在卫玠身上,还解释为是政治斗争下为家族所作的牺牲;发生在楚王世子身上,就让人有些二丈的和尚摸不着头脑的匪夷所思了。

  先不说楚王世子如今是正儿八经的王爷,他要是想,完全可以不读书;哪怕他要读,也该是与先前那般,和皇子一起读书;退一万步讲,楚王世子不喜欢和皇帝读书,想体察民情,那也可以去大世家子弟扎堆的国子学啊。反正,无论如何,楚王世子都和洛阳太学不挨边,画风差距太大了。

  洛阳太学不好吗?好,但是还没有好到能够迎来王爷就读。

  但楚王世子偏偏就一意孤行的选择了洛阳太学,帮了卫玠良多,让卫玠一直心存感激。

  卫玠六年前入洛阳太学,一派雄心,踌躇满志,用不到三年的时间,帮助洛阳太学迎来了质的飞跃。

  但是,当时卫玠也不是完全没有不受挫的,计划再好,现实也还是那么的骨感。卫玠当时没能如愿,吸引来更保守固执的大世家。无论卫玠做出了多少改变,无论洛阳太学受到多少主流名士的青睐看重,洛阳太学在世家心中,也还是比不过国子学的对位的。当时愿意去洛阳太学的世家子弟,不是卫玠的朋友,就是想和卫玠成为朋友的小世家,绕来绕去,还是仅限于卫玠的那个圈子。

  有些大世家子弟虽然与卫玠交好,也只能一边和卫玠道歉,一边依从家令。

  打不开局面,是卫玠当时最苦恼的问题。

  而就在卫玠最难的时候,楚王世子的高调入读,让一切难题变得不再是难题。那一次的轰动,成为了洛阳太学在众人心目中的印象真正扭转、腾飞的契机。

  不少人都觉得,既然能接二连三的引得卫玠、楚王这样身份的人去就读,那么洛阳太学肯定也有它的过人之处。

  有了再一再二,才会有再三再四。

  渐渐的,洛阳太学这才终于开始恢复了东汉时期嘘枯吹生、万人求学的盛景影子。

  楚王世子在见到卫玠后,便直接上了卫玠的羊车与他同坐,以往他们都是如此的,两人关系已经很好了。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