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4 / 7)

投票推荐 加入书签 留言反馈

  令人惊喜的是,相比较于水稻小麦这样的作物,玉米对于土地的要求显然没有那么高,许多土地上都能够种出来。虽然产量不高,但已经足够了。

  河北和西北边疆一带,因为连年战争,所以人口十分稀少,再加上土地里也很难出庄稼,所以大片大片的土地空置着。

  若是这些土地上都能够种上庄稼,那么一大部分的军粮便可以就地解决,而不需要朝廷再从江南等地转运粮食。这一路上的消耗节省下来,也是一笔巨大的数目。

  平安虽然一直关注着这件事,但是毕竟还有许多别的事情牵扯着他的经历,后来离开了京城,就更顾不上了。所以事情完全是张东远在皇帝暗地里的支持下在做。

  所以这会儿乍然听到好消息,平安也十分意外,继而跟着开心起来。

  听说了这件事之后,他倒是又有了一个新的想法,可以配合着这件事来做,或许会有好效果。

  许悠的家乡正在江南。虽然到现在,他基本上已经没有什么亲人留在那里,但是平安从许悠的生平介绍之中隐隐能够看得出来,许悠对江南还是略有些偏向的。

  这也是很正常的,任何人对自己生长的故乡都不可能视若无睹。只不过绝大部分普通人会怀念,而一部分有能力的人会回报。不过许悠显然跟其他人都有些不同。

  别人回馈乡里,一定是抱着衣锦还乡的念头,希望能够在乡亲们面前炫耀一番,让大家羡慕。

  但许悠并不是,他这么多年来,出去当初为父母丁忧,始终未曾回过江南。但是对于江南的关注却也不少,有什么新的政策时,也会下意识的对这个地方倾斜。

  平安初步推断,许悠对于这篇富饶的地方,应该是有一种又爱又恨的情绪。

  生于斯长于斯,割舍不下也是正常。但是对许悠来说,年幼时那段家境贫寒,甚至不得不“出卖”自己的婚姻来换取继续往上走的资源的经历,对于看重脸面和名声的他来说,恐怕不会是什么好的回忆,更不希望被任何人发现和提起。

  而这正是平安所需要的。

  试想如果现在出现了一项显然是为了江南量身打造,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新东西,许悠怎么可能忍得住不去为江南争取呢?但是因为他自己的私心,东西争取到了之后,他不可能亲自去江南实地考察。

  如此一来,执行的过程之中,就免不了会出现一些问题。如果许悠不可能及时发现,任由其扩大,最后导致的结果自然也要由他来承担。
↑返回顶部↑

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