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4 / 7)
顾蕴看着这不是个事儿,想着她和宇文承川都是缺什么也不缺银子,何不趁机拿出一些来,救一救那些无辜的百姓呢,与他们来讲只是举手之劳而已,于那些灾民来讲,却能因此挽回性命,等待天气暖和时再谋生路。
于是这日晚间宇文承川回来,用过晚膳后,顾蕴便征询起他的意见来:“我今儿忽然想到,虽然国库拿不出多余的米粮来施米施粥给城外的饥民们,但宫里和宗室的女眷们,还有勋贵百官家的女眷们,大家可以一起募捐了银子,买了米粮,每家再出几个人,每日定时到阜成门外施米施粥啊。只不过需要一个牵头的人而已,本来这个人皇后娘娘最合适,可皇后娘娘病着,我这个太子妃只能当仁不让挑起这个胆子了,再叫了礼叔祖母和几位宗室德高望重的长辈来为我压阵,自然也就不怕人说嘴了,便是皇上,也不至于恼了你,这毕竟只是女眷们发的善心,出的也都是各自的脂米分银子,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东宫在收买民心不是?”
宇文承川何尝没想过这事儿,孟先生计先生今儿白日还就此事征求他的意见来着,但他考虑到顾蕴如今的身体状况,也考虑到怕皇上会因此多心,犹豫半晌,到底还是拒绝了二人,说自己一个大男人,没道理什么事都让自己的媳妇儿冲在头里,何况如今顾蕴还怀着孩子,她这一胎本又保得艰难。
却没想到,顾蕴竟与他们君臣想到了一处,还主动提了出来。
宇文承川想也不想便道:“不行,你如今的状况,哪适合做这个牵头人。”
但他又的确想为那些饥民们做点事,不仅仅因为他是大邺的太子,更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恻隐心和同情心都还没有泯灭的人,所以随即他又道:“这个牵头人还是让礼叔祖母来做罢,她身为如今宗室里辈分最高,地位最高的女眷,在皇后病着,太子妃有孕的情况下,做这个牵头人也满够格儿了,我们只届时多出些银子也就是了,反正都知道你是财主么,多出点银子也无可厚非。”
顾蕴想了想,点头笑道:“还是你考虑得周全一些,那这事儿便只能麻烦礼叔祖母了,只是她老人家毕竟上了年纪,只怕事情还得落到世子和世子妃身上,殿下回头可得好生答谢他们才是。”
她原本想做这事儿就不是为了出风头,更不是为了收买民心,当然,能让她如今已经足够好的名声再锦山添花,就最好了,她名声好了,也能为宇文承川,为东宫加分不是?
如今既有更妥帖,更万全的法子,一样也能为她,为东宫的名声锦山添花,她何乐而不为呢!
倒让宇文承川怔了一下,蕴蕴多有主见他是再清楚不过的,满以为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很多话,才能说服她呢,却没想到,她这么容易便妥协了,他不由松了一口长气。
翌日,礼亲王妃果然带着宗室里几位德高望重的王妃郡王妃来了东宫,就宗室及勋贵百官家的女眷们联合起来,一道为城外的饥民施米施粥之事征询顾蕴的意见,“……我想着国库空虚,又要先紧着前方将士们的粮饷,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法子来,虽然杯水车薪,到底聊胜于无,未知太子妃娘娘意下如何?”
顾蕴自然是一口就应了:“这样积德的大善事,我如今虽身子不便,不能亲力亲为,却也是极愿意与大家一道共襄盛举的,这样罢,我先出一万两银子,回头看一下其他女眷的募捐情况,当然,前提是大家都得自愿,也不能因为谁捐得少了,便说那人的嘴,行善积德是不分银子多少的,要紧的那份心,等募捐到一部分银子后,便可以把粥棚搭起来施粥了,指不定早施一日半日的,就能挽救几十上百条人命呢?”
礼亲王妃闻言,笑道:“正是因为知道太子妃娘娘是个财主,老婆子才先来问太子妃娘娘的,果然娘娘出手就是一万两,老婆子且先代饥民们谢过娘娘了。”
顾蕴忙道:“礼叔祖母客气了,我不过就是尽一点绵薄之力罢了,何况我如今出不了力,自然要出些银子才是,不然长辈们都冒着严寒在外奔波,我却在温暖的屋子里受用,我实在于心难安。”
其他几位王妃郡王妃都笑道:“娘娘为天家绵延子嗣,比我们在外面奔波可辛苦多了,大家都是过来人,还能不知道吗?娘娘就别谦逊了。”
↑返回顶部↑
于是这日晚间宇文承川回来,用过晚膳后,顾蕴便征询起他的意见来:“我今儿忽然想到,虽然国库拿不出多余的米粮来施米施粥给城外的饥民们,但宫里和宗室的女眷们,还有勋贵百官家的女眷们,大家可以一起募捐了银子,买了米粮,每家再出几个人,每日定时到阜成门外施米施粥啊。只不过需要一个牵头的人而已,本来这个人皇后娘娘最合适,可皇后娘娘病着,我这个太子妃只能当仁不让挑起这个胆子了,再叫了礼叔祖母和几位宗室德高望重的长辈来为我压阵,自然也就不怕人说嘴了,便是皇上,也不至于恼了你,这毕竟只是女眷们发的善心,出的也都是各自的脂米分银子,不是我一个人,也不是东宫在收买民心不是?”
宇文承川何尝没想过这事儿,孟先生计先生今儿白日还就此事征求他的意见来着,但他考虑到顾蕴如今的身体状况,也考虑到怕皇上会因此多心,犹豫半晌,到底还是拒绝了二人,说自己一个大男人,没道理什么事都让自己的媳妇儿冲在头里,何况如今顾蕴还怀着孩子,她这一胎本又保得艰难。
却没想到,顾蕴竟与他们君臣想到了一处,还主动提了出来。
宇文承川想也不想便道:“不行,你如今的状况,哪适合做这个牵头人。”
但他又的确想为那些饥民们做点事,不仅仅因为他是大邺的太子,更因为他是一个人,一个恻隐心和同情心都还没有泯灭的人,所以随即他又道:“这个牵头人还是让礼叔祖母来做罢,她身为如今宗室里辈分最高,地位最高的女眷,在皇后病着,太子妃有孕的情况下,做这个牵头人也满够格儿了,我们只届时多出些银子也就是了,反正都知道你是财主么,多出点银子也无可厚非。”
顾蕴想了想,点头笑道:“还是你考虑得周全一些,那这事儿便只能麻烦礼叔祖母了,只是她老人家毕竟上了年纪,只怕事情还得落到世子和世子妃身上,殿下回头可得好生答谢他们才是。”
她原本想做这事儿就不是为了出风头,更不是为了收买民心,当然,能让她如今已经足够好的名声再锦山添花,就最好了,她名声好了,也能为宇文承川,为东宫加分不是?
如今既有更妥帖,更万全的法子,一样也能为她,为东宫的名声锦山添花,她何乐而不为呢!
倒让宇文承川怔了一下,蕴蕴多有主见他是再清楚不过的,满以为还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说很多话,才能说服她呢,却没想到,她这么容易便妥协了,他不由松了一口长气。
翌日,礼亲王妃果然带着宗室里几位德高望重的王妃郡王妃来了东宫,就宗室及勋贵百官家的女眷们联合起来,一道为城外的饥民施米施粥之事征询顾蕴的意见,“……我想着国库空虚,又要先紧着前方将士们的粮饷,所以就想出了这个法子来,虽然杯水车薪,到底聊胜于无,未知太子妃娘娘意下如何?”
顾蕴自然是一口就应了:“这样积德的大善事,我如今虽身子不便,不能亲力亲为,却也是极愿意与大家一道共襄盛举的,这样罢,我先出一万两银子,回头看一下其他女眷的募捐情况,当然,前提是大家都得自愿,也不能因为谁捐得少了,便说那人的嘴,行善积德是不分银子多少的,要紧的那份心,等募捐到一部分银子后,便可以把粥棚搭起来施粥了,指不定早施一日半日的,就能挽救几十上百条人命呢?”
礼亲王妃闻言,笑道:“正是因为知道太子妃娘娘是个财主,老婆子才先来问太子妃娘娘的,果然娘娘出手就是一万两,老婆子且先代饥民们谢过娘娘了。”
顾蕴忙道:“礼叔祖母客气了,我不过就是尽一点绵薄之力罢了,何况我如今出不了力,自然要出些银子才是,不然长辈们都冒着严寒在外奔波,我却在温暖的屋子里受用,我实在于心难安。”
其他几位王妃郡王妃都笑道:“娘娘为天家绵延子嗣,比我们在外面奔波可辛苦多了,大家都是过来人,还能不知道吗?娘娘就别谦逊了。”
↑返回顶部↑